檀石槐不強?
舉個概念,討伐黃巾賊的主力軍約步騎混合四萬人分成三主將盧植、皇甫嵩、朱儁人人皆
知,戰果如何?漢軍幾乎大獲全勝。
那東漢對決檀石槐的戰績呢?
177年,黃巾之亂的前七年,夏育、田宴、臧旻也都有豐富的對外作戰經驗,率領的是超
過三萬人的漢軍騎兵。是像三河騎士、五校的精騎,然後被殲滅,「兵馬還者什一而已。
」
之後東漢再也擋不住檀石槐的進攻了,幽州刺史陶謙、北地太守皇甫嵩這些人任期通通與
檀石槐接觸過,一個都跑不掉,然而留下的只有檀石槐寇掠三州的戰績。
我當然知道史書說他設置三部。不過鮮卑之後真的國家化了嗎?明明依然是部落,最多部
落聯盟
檀石槐重建彈汗山的匈奴王庭,達成北方草原匈奴被征服之後重新統一的壯舉。
檀石槐不是重建國家?
檀石槐建立兩個制度,一是領土分封,「各置大人主領之」、二是死後鮮卑人「諸大人遂
世相襲」。
懂這概念嗎?在檀石槐之前,鮮卑大人是強者擔任,自檀石槐之後,鮮卑大人是世襲罔替
。
意思是什麼?他們有了貴族的繼承制度。
而軻比能雖遜於乃父,但他利用北奔的中國人,「教作兵器鎧盾,頗學文字」,引進中國
人教授文字,「擰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建立類似漢軍的編制制度。
不是組織國家?
而鮮卑一詞在早期,僅為漢人的他稱,不為此遊牧民族的自稱。
再錯。後漢書.烏桓鮮卑傳:「匈奴餘種留著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
鮮卑是失去故地的匈奴改名,因為匈奴餘部定居的地方叫做鮮卑山,來自匈奴的語源。
曹魏時期的軻比能也算是有才能的人,可是從他被暗殺後,鮮卑勢力立刻崩解來看,此時
的鮮卑頂多處於部落軍事同盟的階段。
從檀石槐自軻比能,也傳了85年(漢桓帝—236年軻比能),比三國任何一國都還要久。
立刻崩解?他們也傳了快要一百年。而且此時互相攻打的大人通通都是檀石槐的血脈。其
他的大人可一點都沒份額去搶奪屬於檀石槐的鮮卑王冠,性質跟八王之亂沒什麼不同。
內鬥才是三國時期的主流
這話你說對了。
三國時期自然是看英雄互打,但是討論東漢末年,橋玄、皇甫嵩、朱儁、盧植、董卓、賈
琮、陶謙、公孫瓚...這些人可不是內鬥起家的。
他們通通都是從征討異族起家,之後才能在黃巾之亂受到重用、進而割據一方。
換言之,不是他們在打黃巾賊之後才成為名將,而是成為名將才有資格作為征討黃巾賊的
指揮官。
而盧植兵敗解押進京,他身上的知兵光環就被拔掉了再也沒有領過兵,不知道您從哪裡得
來的「漢末三傑」?小說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