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少單純只用左右定義政治光譜了,會搞不懂在說啥。
基本上最少拆成三種小項,政、經、文來講。
政,也就是政府權力大小。
政府左派:越靠左政府權力越小,極左就是無政府
政府右派:越靠右政府權力越大,干涉私領域越多。
經,指的是經濟策略。
經濟左派:越靠左越追求「平等、均富、財富重分配、福利制度」
經濟右派:越靠右越追求「個人財產保障、放任市場自由運作」,就是政府別管的意思。
文,指的是社會文化。
文化左派:越靠左越追求「平等、多元、創新」
但是上面這些只是例子,實際上文化左派的核心是進步。
概念是:「社會一定有能進步的空間,現在一定不夠好。」
文化右派:越靠右越舊、越刻板,基本上是相對左派的存在。
不存在真的什麼追求,就是覺得現在這樣就很好了。
例如:男尊女卑、皇帝制、唯有讀書高……等等
懂了這些之後來講台灣的話:
台灣是政府右派、經濟右派、文化左派。
人民會靠么政府不夠照顧人民,希望政府什麼都能照顧、來管,所以是政府右。
不過以前威權時代到現在民主,算是有在往左走。
其實我們應該算中間,不過我們有義務役,所以我還是分在右。
我們有健保,相對沒健保的國家就是經濟偏左。
不過這是只看這單一社會福利議題,台灣大體應該算中間偏右。
(講偏左還太早,編輯修正了。相對美國是偏左啦。)
文化開放同婚,相對於沒開放的國家是偏左、偏進步的。
上面講的是國家。
那你人也是一樣,你在三個面向也是可能有左有右。
所以單純講左右已經不夠精確了。
例子:
如果你的政治理想如果是建立一個大家回歸成山林蠻人的社會。
那你就是政府左派、經濟右派、文化右派。
不過政治立場就算分成三面向的左右,還是不夠精確。
舉例文化面向的話:
你可以在種族議題上偏右(認為種族有優劣之分)
但是 在情愛議題上偏左(覺得各種愛情觀都是對的、極左的甚至認同戀童)
講這麼多就是,左右這麼單純的標籤真的不夠用。
個人的政治立場是很複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