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三國時代到底有沒有條件弄出火藥?

作者: fw190a (las)   2022-11-27 13:07:42
科技複雜度:
宋朝科技跟三國時代有差,但就不是決定性的差異。
也不要隨便就拿工業科學革命的成果去比所謂的千年差距。
後面這部分進展相對於以前的速率和複雜度才真的是等比級數成長。
在戰亂衰退時,一些大型工程類的技術容易被遺忘,
但小規模就能運用的例如農耕和冶金技術即使在所謂黑暗時代也在緩緩進步。
古代科技通常比較具備強韌度,只需要大致知其所以然,
細節摸索工法那些雖然還是有難度,但不至於像近現代那樣,
卡各種前置科技。
穿越者如果只是帶著,知道所謂火藥比例的知識去穿越,
那要招集當代技術人員,完善方法還是要不小功夫,和大量資源投入。
但知道目標搞專案,是能提前催生技術的。
。。。。
農業生產能力/人力:
人口上來了,在同一塊地上投入更多人力精耕細作,
或者開荒次等的田地。
總產量提高,人均產量降低,但這代表人力更稀缺或過剩?
以三國時代來說,
雖然農業技術落後於宋。
但因為戰亂人口驟減,
其實可以稍稍類比黑死病後的歐洲,
一方面人口減少,對總人力是削減了。
但也因此提高了人力的運用彈性,讓其能更靈活的應對市場。
然後想比較中西農業技術,
應該去看關鍵技術出現的時間。
至少在大部分時間段中,直接比人均產量毫無意義。
。。。。
火藥/火器的軍事價值:
老實說,只要看歷史就知道,
火器即使在,不滿足工業化生產的條件,尚未完全稱霸戰場前。
就早已具備了它的價值。
所以這麼一個技術出現了後,就廣為流傳,不再消失。
最早期火器的應用比較類似於迷你噴火器/催淚彈。
首先在於心理戰效果,
但除此之外,也至少在攻守城時能較易發揮作用。
這種時候其實差別在於有無而不是多寡。
雖然火槍受限於冶金技術與工藝,
要到達鳥槍等級是有難度的,或者成本可能過高,
但弱一級的手炮就粗糙耐用了。
另一種則是作為野戰砲兵形式的小型炮,
這也活躍於中世紀末期的歐洲戰場。
另外青銅鑄炮也算是成本高但是降低技術難度的選項。
具備這些火器不能說無腦輾壓,
但還是可以做為實在的戰術優勢。
。。。。
量產:
這邊也想區分一下所謂量產的概念,
工業化之前的小作坊形式,即使效率有所欠缺,
但集合起來也是能大量生產軍事物資,滿足戰爭需求。
他們到底算不算量產?
我認為第一種量產門檻是,卡珍貴原料或專業技術人員,
所以限制了生產可能性。
只要不卡這兩點,就只是投入人力多寡的問題。
第二種才是工業化流水線方式的量產概念,
在效率上進一步優化,來降低人力的需求。
。。。。
製硝:
硝石,諸鹵地皆產之,而河北慶陽諸縣及蜀中尤多。秋冬間遍地生白,掃取煎煉而成。貨
者苟且,多不潔凈,須再以水煎化,傾盆中,一夜結成。
其實本來製硝成本最划算的方式,就是靠直接採礦、挖取特定泥土提煉。
但現實就是,有時候地理上區隔,或開戰後的形式,
導致進口不到這種天然的硝。
而必須用較高的成本自己"人工製作"。
現實流傳的方法本來就是歐洲各國在火藥不可或缺的前提下,
被迫搞出來的急救章。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f/Salnitrera.jpg
與其覺得效率可笑低落,不如從中看出火藥有這樣搞也要弄到的價值。
再來看一些算式算半天,搞得好像,
有人專職吃飯拉屎來製硝一樣,還說得像是為了製硝可以改菜單。
不製硝難道大家就不吃飯不拉屎嗎?為了製硝讓全民吃更好有可能嗎?
而且其實這種方法的實行,除了主動去做硝床以外,
從各地現成的廁所/黑土挖就是一個利用現成/長久累積資源的操作。
這對於穿越者的設定來說,算是一個方便簡單搞出一定數量的情況。
最簡單可行的方式其實就是瑞典搞得這套吧。
https://reurl.cc/mZregV
專人巡迴農村挖土鍊硝。
文末提到每人年產最低要求是85k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