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伊始我曾說:"中國風"乍起。這將是連綿不絕、威力前所未有的蓋世雄風”。時隔一年,中國少年棋手接二連三在世界大賽上,挑落各國名將,引發震動。
中國小將的集體崛起,有別於過去僅靠一兩個天才棋手打天下的模式。這些小將相互之間誰也不服誰,誰都有可能輸給誰,並沒有臣服天下的領頭羊。這正是“中國風”的恐怖之處,不是一兩個,而是一群。這一群究竟有多少?這麼說吧,中國每年大約有20名少年成功入段,只要多給這些少年參賽機會,不出幾年,他們中就有人可碎“頑石”可滅“石佛”。
所以,我不同意國家圍棋隊總教頭俞斌“中韓仍是半斤八兩”的判斷。不,不再是半斤八兩,勝負的天平已偏向中國。“恐韓”的心理障礙一旦消除,蜂擁而起的中國小將,將持續刮起猛烈強勁的“中國風”。
感謝從聶衛平到古力幾代優秀棋手的努力,他們建立的奇功偉業,激起了中國大地一波又一波的“圍棋熱”。如今,圍棋學習和培訓機構遍地開花。每年有幾個天賦異稟的棋童被發現被培養,不是難事。這些棋童只要衝段成功,可以說已經身經百戰練就了不凡身手。他們白天訓練,晚上“網戰”。訓練量之大,訓練品質之高,遠非前輩棋手可以想像。憑藉充沛的精力,和興趣帶來的高度專注,他們不僅基本功扎實,將各種棋型弄了個透熟,還互相激勵創造出許多新手新型。圍棋技戰術最新的發展變化,其實掌握在這些少年手中。
圍甲聯賽成功的市場化運作,也大大推進了中國圍棋事業的發展。只要能參加圍甲比賽,棋手每年就有差不多20萬元的收入,這也堅定了家長讓孩子學習圍棋的決心。圍甲走過了輝煌的10多年,到了收穫的季節。
而公開賽制的誕生,則為小棋手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這種賽制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看等級分。也就是說不管以往戰績如何,大家比的是現在的實力。試想,一個入段沒幾年的棋手,根本沒機會打幾次正式比賽,能有什麼等級分?此次BC卡杯32強賽,淘汰李世石的小將党毅飛,國內等級分排名52位元,比“隱退”多年的馬曉春還要低2位。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人口基數大,又有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只要找到了人才開發的有效機制,其煥發出來的青春活力,將永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