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親王」封號來自於乾隆皇帝長子永璜,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南巡,孝賢純皇后過世,
永璜以大阿哥的身分迎喪嫡母,因乾隆皇帝對孝賢純皇后逝世過於哀傷,認為大阿哥永璜
在喪禮中表現得不夠哀傷,乾隆皇帝失控責問永璜,並暗示剝奪永璜及其三弟永璋的立儲
資格,永璜及永璋兩兄弟意外喪失繼承皇位的權利。
至此之後,永璜終日鬱鬱寡歡,沒多久就於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過世,乾隆皇帝聞永璜
喪報後大感懊悔,下詔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
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
乾隆皇帝追封他這位僅活了二十一年的長子永璜為定親王,年僅三歲的永璜長子-綿德,
於乾隆十五年蒙受皇祖父(乾隆皇帝)特恩襲封父親永璜之定親王爵位。後來乾隆四十一
年綿德因犯事被削爵,改由其弟(永璜次子)綿恩襲封定親王。
如果以永璜為第一代定親王,經查詢資料,定親王的襲封次序如下:
(第一代)定親王:永璜(乾隆皇帝長子),追封
(第二代)定親王:綿德(永璜長子)
(第三代)定親王:綿恩(永璜次子)
(第四代)定親王:奕紹(綿恩次子)
(第五代)定親王:載銓(奕紹長子)
(第六代)定郡王:溥煦(載銓養子,係第二代定親王綿德之曾孫)
(第七代)多羅貝勒:毓朗(溥煦次子),1907年襲封,1912年清亡
記得清朝皇室除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之外,一般都是降等襲爵,如果第一代是和碩
親王的話,第二代降襲為多羅郡王,第三代降襲為多羅貝勒,第四代降襲為固山貝子,降
襲至奉恩鎮國公之後就不再遞降襲封了。
在「定親王」這個爵位上,當然第一代永璜是追封,第二代綿德襲封為親王亦合情合理,
第三代綿恩仍襲封為親王應該可想而知,是因為綿恩的皇祖父乾隆皇帝仍在世,基於對長
子永璜的補償心理所致。
但第四代的奕紹是道光二年襲封為定親王,第五代載銓是道光十六年亦襲封為定親王,為
什麼這兩代沒有降襲為郡王呢?定親王也不是世襲罔替啊?
這是有其他什麼緣故嗎?
再麻煩板上各位前輩惠賜解答!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