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文藝復興,這陣風還能吹多久
15小時前 微信公眾號:驚蟄研究所
如果你突然打了個噴嚏,不一定是有人在想你,也可能是被王心凌的《愛你》反復洗腦產
生了過敏反應。隨著王心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初舞臺表現,成功喚起中年粉
絲們的情懷和記憶,39歲的“甜心教主”開始席捲各大社交平臺、屠榜無數,成為繼劉畊
宏之後的又一位“現象級”的明星。
王心凌的影響力甚至還蔓延到了資本市場。“浪姐3”出品方芒果超媒的股價在5月24日逆
勢上漲5.46%,期間一度上漲近10%,創下年內反彈新高。這一現象也被網友調侃為,王心
淩的男粉絲們年輕的時候能力有限買不起正版專輯,現在人到中年終於可以為偶像打call
。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伴隨著資本逐漸從娛樂圈退潮,除了王心凌之外,還有不少“古早明
星”成功翻紅,內地娛樂圈也儼然進入了“文藝復興”時代,而這背後顯然有著更深層次
的原因。
王心凌翻紅,吹的什麼風
自從王心淩成為新的流量密碼後,不少媒體都對王心凌的過往成績進行了“考古”式報道
,試圖找出王心凌翻紅的原因。
比如有媒體舉例說,在周杰倫、林俊傑、蔡依林等頂級歌手雲集的華語音樂鼎盛時期,王
心凌在和同樣定位為可愛人設的張韶涵、楊丞琳的競爭中,仍然能以“甜心教主”的個人
定位站穩腳跟,並且被一手捧出“平成歌姬”濱崎步的艾回唱片簽約,這足以證明王心淩
的個人實力。
還有一些大齡網友們一致感歎,王心凌巔峰時期接連參演了《天國的嫁衣》《微笑Pasta
》等多部熱播偶像劇,也足見其在音樂領域之外,所擁有的豐富資源。而這些曾經的優秀
作品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因此在王心凌重新以熟悉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時,
也引發了一波“情懷殺”。但即便是王心淩曾經最紅的時候,也沒有像最近這樣引起過現
象級的輿論關注。王心淩的翻紅,或許不只是和她本人出色的業務能力有關。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2007年《快樂男聲》全國13強中的陳楚生、王櫟鑫、王錚亮、陸虎、
張遠和蘇醒6人,一起參演明星真人秀《嚮往的生活》的衍生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
原本“古早明星”的嘉賓陣容加上向來不被重視的衍生節目定位,既不被看好也很難得到
觀眾們的期待,但節目播出後卻意外爆紅。
該節目的豆瓣評分達到8.7分,比原生節目《嚮往的生活》得分最高的一季還多出0.7分。
隨後各大社交平臺上,開始出現剪輯節目片段以及“考古”當初《快樂男聲》的參賽畫面
,網友們甚至還給陳楚生、王櫟鑫、王錚亮、陸虎、張遠和蘇醒6個人,取了個“0713再
就業男團”的愛稱,並且喊話希望他們再次合體,出一個團綜。
時隔15年,初代快男成功翻紅,靠的也不全是業務能力。驚蟄研究所觀察到,“0713快男
”真正開始引起網友關注的節目內容,是其在節目中面對自己黑歷史時所展現出的真實的
一面。比如互相調侃接不到工作的尷尬現狀、公開討論醫美和植發,而這些作為節目效果
的畫面,也在社交平臺用戶的二次創作下被不斷放大。所以,從王心淩和“0713再就業男
團”的身上可以看到,“古早明星”翻紅的套路,其實就是粉絲基礎加“回憶殺”造梗,
以及社交平臺的二次傳播。
誰讓“過氣藝人”再就業?
事實上,能讓“古早明星”翻紅的這套方法,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法,因為此前有不少鮮肉
明星,就是按照這個路線成功爆紅的。其中最典型的一類就是通過參加偶像養成類節目,
在節目中不斷吸納粉絲、打造人設,以及適時地製造出一些節目效果,再通過社交平臺對
個人相關的節目內容物料進行二次創作,量身打造成符合人設的個人“梗”後進行二次傳
播。而這種造星方式與“古早明星”翻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內容基礎和相應沉沒成本的不
同。
舉例來說,如果王心凌現如今作為一名出道新人參與一檔偶像養成類綜藝的錄製,只靠第
一期節目中七分半的鏡頭和不到兩分鐘的舞臺表演,很難達到現在的爆紅程度。所以除了
參加節目錄製以外,她還需要通過個人或第三方渠道更新個人動態,來維護人設屬性,以
及維持個人話題熱度。
但是在王心凌真正走紅的那個年代,更多地是通過發行唱片、參演偶像電視劇這種傳統的
內容積累的方式,來維持個人熱度和建立市場認知。而王心淩背後的製作公司,也要為此
承擔唱片發行、影視劇製作以及內容宣推帶來的資金和時間方面的沉沒成本。
經過簡單比較會發現,如今的造星方式比傳統方式的執行週期更短,也更容易在更早的階
段預測造星成功的機率。而這也是資本湧入娛樂行業後,對行業模式產生影響的主要結果
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模式下的造星模式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與社交平臺的興盛不無關係
。在社交媒體發軔前,明星宣推的主要渠道是電視、電臺和報刊雜誌等傳統媒體,這類傳
統媒體不僅傳播效率低,也缺乏互動性,受眾很難獲得體驗感。而在社交媒體爆發後,不
論是圖文還是視頻內容都可以快速傳播。此外,網友們還可以在社交平臺上及時進行留言
評論,這無疑也拉近了明星與粉絲之間的距離。
當社交平臺取代了傳統造星模式中的內容積累環節,資本運作下的造星週期大大縮短,鮮
肉明星們在作品數量和質量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夠拿下更多流量。於是以造星、引流、流
量變現為完整閉環的造星模式也逐漸成為主流。網友們也開始發現,微博熱搜榜上開始出
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熱門話題,流量明星們也常常因此霸佔熱搜榜單。而覬覦明星流量的品
牌們,通常也樂於為其買單。
資本運作下的造星運動每一個環節都能計算ROI,而內容積累因為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一直被忽略。歌手們不再把工作重心放在專輯製作上,偶爾發佈單曲EP以及參與娛樂
綜藝錄製,成為了維護其歌手身份的有效方式。演員們在為劇集宣發時,把炒劇情CP、分
享妝造作為引導傳播的重要方向。
資本退圈,文藝復興
資本造星模式雖然具有成本易控、見效快的特點,但對於行業的長期發展卻產生了負面作
用。其中最致命的一個問題是,對於內容重要性的逐漸無視,直接導致了行業職業水準出
現滑坡。
例如知名編劇宋方金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流量時代的IP模式大獲成功後,一些其他領域
的人為了賺快錢也湧入影視行業,其中甚至不乏做屠宰和開飯館的老闆。而這種不專業的
老闆,加上不專業的製作模式下,也不會重視編劇的創作價值,只會雇傭大量寫手完成一
個快餐式的文本。由此導致行業內出現了資本大過劇本、業餘大過專業的情況。而這種行
業環境下,新生代編劇也很難得到成長。
他提到,當下中國編劇行業裡,能獨立創作劇本、投入拍攝的頭部電視劇編劇僅有30-50
位,腰部編劇幾百位,仍有大量年輕編劇和新手編劇處在基礎入門階段。
另外,資本造星模式下對流量明星的追捧,也逐漸暴露出更大的風險。譬如明星本人因為
創作力枯竭,無法繼續產出高質量內容,又或者是其個人私生活混亂,曝出各種醜聞。從
鄭爽被封殺到吳亦凡入獄,明星接連翻車的現象,本質上也是資本過分寵溺的結果。而疫
情之後隨著娛樂行業一夜入冬,資本也開始逐漸“退圈”,這又給行業從業者們集體潑了
一盆冷水。
2021年上半年,偶像養成類綜藝《青春有你》第三季發生倒奶事件後,選秀類綜藝被叫停
,選秀打投、“飯圈”亂象等受到嚴格監管,這也直接導致原有的資本造星模式失去了最
有用的一套操作方案。
在影視行業,資本退圈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橫店的演員市場。此前網上流傳一張劇照顯示,
橫店某抗日劇拍攝現場的情況,只見飾演日軍軍官的演員騎著高頭大馬站在隊列前面,背
後的“日軍”隊伍卻是清一色的老年人。這種滑稽的場景,也是資本退出後給行業留下的
魔幻時刻。
資本熱情的消散,同樣給綜藝產業帶來了新的行業寒冬。今年一季度,諸多熱門節目出現
了“裸播”的現象。其中,5期《歡迎來到蘑菇屋》、20期《大夥之家》,以及為毛不易
、李雪琴量身定制的綜藝《毛雪汪》,均未得到品牌贊助。即便是口碑和流量都更有保障
的“綜N代”,也面臨著贊助商流失的問題。
去年開播的《王牌對王牌》第六季有超過10個贊助商,到今年的第七季時,贊助商數量下
降至7個;《明星大偵探》第六季有7個贊助商,第七季只剩下3個;今年的《嚮往的生活
》第六季雖然有8個贊助商,但上一季的時候足足有11個贊助商。擊壤洞察發佈的《2021
綜藝植入白皮書》顯示,相較於2020年,電視綜藝以及網絡綜藝在2021年流失品牌廠商
744個,而新增品牌廠商483個。
資本力量與金主爸爸們的集體消失,自然也倒逼娛樂行業產生新的趨勢,而“古早明星”
翻紅便是行業新浪潮的其中一個結果。
不難理解,在選秀打投、“飯圈”亂象遭到嚴格監管後,原本的流量明星們失去了維持曝
光的主要渠道和背後的資金支持,無論對於綜藝還是影視劇而言,流量明星們的性價比都
大幅縮水。相比之下,擁有一定粉絲基礎,且業務能力經受過市場檢驗的“古早明星”,
卻擁有更高的性價比。出品方還有機會借助“回憶殺”炒作一把情懷營銷,獲得更多關注
,花小錢辦大事何樂而不為。
雖然王心凌的意外翻紅不一定是“浪姐3”所預想到的,但短短幾天時間裡,王心凌憑一
己之力給節目帶來的熱度,早已勝過其他頂流明星。更值得關注的是,資本退圈後迎來的
“翻紅潮”,依然延續了社交平臺對明星個人影響力的放大作用,而它導致的結果是王心
凌的爆紅或許只存在於社交平臺上為了蹭流量的二創內容裡。那些在視頻裡跟著節目跳舞
,以及在網上表示要買芒果超媒股票為其“打投”的中年男粉們,可能也只是在假裝追星
。
值得高興的是,古早明星的翻紅預示著在抹去資本逐利的短期影響下,內娛有機會回歸到
以作品和實力衡量明星價值的新階段。而在持續的良性引導下,實力偶像重回聚光燈下,
也給粉絲們帶來了新的價值體驗。
https://news.pedaily.cn/202205/4929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