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再論香港的社區電台政策

作者: jacksonyeh (華思格)   2011-04-20 00:27:25
再論香港的社區電台政策
葉國豪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2011/04/14
梁旭明教授日前借鏡英國的經驗就本港的社區電台政策做出討論,她指出以社區為本
、接受政府撥款、遵守獨立監管機構的規範、公益非牟利,以及關懷弱勢等俱是英國社區
電台的特徵,並主張發展中的數碼廣播將是本港設立社區電台的契機。
事實上本港目前已經存在類似的社區電台,它們分別是位於柴灣的民間電台以及觀塘
的FM101電台。以民間電台為例,自2005年開播以來一直以非牟利的形式提供包括同志、
戲曲、人權、內地新聞、非主流音樂、法律、時事分析,以及青少年文化等節目,其內容
之多元性,以及部分節目之深廣度絲毫不會較主流商業性電台遜色。然而類似已經存在的
社區電台,卻屢次遭受到政府以違反《電訊條例》的名義打擊與取締,引發連場法庭訴訟
並激起社會運動人士要求開放大器電波的公民抗命。
政府對於社區電台的取締並非基於頻道干擾、發射技術、牌照費或財務狀況等因素,
而係基於一種行政管理的心態以及政治考量。過去民間電台鮮少對航空通訊或救護車頻道
造成有害干擾,若有干擾之虞亦會停播;在採行低功率與社區發射半徑的條件下,技術問
題亦不構成困擾;過往年度牌照費用約在三百萬之譜,對政府與商業性電台來說其實金額
並不高,而社區電台的經費主要倚賴募捐、主持人亦多為義工性質。因此,不合理的發牌
程序與政治考量才是社區電台被打壓的主因。
香港的聲音廣播已經成為有權勢的人的遊戲,將來的數碼廣播似乎難以扭轉此一趨勢
。非牟利的民間電台以十五個月的等待換來拒絕發牌的結果,理由是技術與財務問題;然
而另一個受到政商名人持股支持的商業性電台,只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即取得牌照,其間的
差異不言而喻。日前批出的三個數碼聲音廣播牌照(合計13條廣播頻道),總計近十億的
投資額遠非社區電台所能負擔,更難以想像政府會仿效英國的經驗提供撥款扶助社區電台

  在互聯網時代,聲音廣播仍有其魅力與重要性。上個世紀六七暴動後,殖民地政府為
瞭解民意、宣導政策甚至主動啟播首個「電話訴心聲」廣播烽煙節目;回歸過渡期中電台
也扮演政策討論、上達民情的雙向互動功能。今日政府施政多被批評為無法掌握民情,民
眾也缺乏可信賴的途徑影響政府決策,示威遊行紛起並不令人意外。事實上社區電台可以
扮演政府管治的壓力筏,對維持公民對話與公眾參與非常的重要。因此應該降低設立電台
的申請標準、費用與程序,首先開放微型,功率較低的非商業化頻道,繼而促成社區電台
合法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