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eFang (冽芳)
2020-02-04 01:11:171、目前還未出現社區群聚感染,個案皆為來自中國或是其親屬,因此還沒必要隨時戴,甚
至是天天戴口罩。
目前建議戴口罩的時機:有感冒症狀、進入人多又不透風的密閉空間、進入高感染風險空間
(如醫院)等。
健康的人基本上是不用戴口罩的,在現在物資缺乏的非常時期,多戴一個口罩就是不必要的
浪費。
2、臺灣口罩的產能,幾天前看新聞大約是每天四百萬個,政府也表示會增加產線,希望能
達到每天一千萬個,說七天要七個的,請算一下是否產能足夠供應。更何況除了第一點提到
的原因外,戴口罩大多是多餘的。
如果真的感冒非要每天戴,可以請身旁的親友幫忙買,至於沒朋友的...嗚嗚
3、這幾天即便採用限額購買,也有相當多人買不到口罩。包含跑了數十間超商藥局的我QQ
以下為夢到的:有些人跟著超商物流車跑,每一間都帶3片口罩,滿載而歸;有些人跟超商
關係不錯,或是超商群組預留,甚至超商員工自己先囤貨...等。
實名制能有效控制口罩銷售數量,也能解決上述可能發生的弊病,確保每個人都能至少買到
目前產能所及數量的口罩,也就是目前的兩個。
4、酒精的部分,如果買不到75%的也可以改買95%的稀釋,但盡量不要買酒精棉片,有個消
息是糖尿病患者在施打胰島素後必須用到酒精棉片,但現在卻買不到。
最重要的,不要恐慌,目前還沒有社區群聚感染發生。所有衛生相關物資,包含口罩,請不
要囤貨,優先讓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以及有急需的患者使用。
補個超商點:
宵夜推薦7-11的雙切達乳酪燒,適合乳製品愛好者。
包裝建議微波按2,但按1也不錯。此外,吃冷的別有一番風味,可以多多嘗試哈哈
有任何問題歡迎討論,有錯誤請不吝提出指教
更多防疫相關資訊,可參考PTT的nCoV2019板
作者:
weiike (綠島人)
2020-02-04 01:22:00台灣人只懂看別人有所以也要有,根本沒在思考台灣疫情是否有急迫到每天都要戴。
作者:
atb (Transition)
2020-02-04 02:07:00作者:
dmnohftaw (dmnohftaw)
2020-02-04 03:19:00跟風的多數 之前只買一盒pm2.5口罩 完全沒料到會這麼搶手…
你的呼籲很好,但聽不進去的盲從跟風及恐慌者還是聽不進
作者:
s941745 (123)
2020-02-04 06:50:00呼籲很好+1,可是現在公司規定上班要戴口罩才能進公司上班...
作者:
chdc ( )
2020-02-04 07:15:00口罩不是只有醫用的一種
作者:
safetoy (NOT GOOD ENOUGH)
2020-02-04 07:41:00光是一個三,要算算台灣有多少室內工作的人,搭捷運公車火車通勤的人,跟學生嗎?
作者:
miniUU (UU)
2020-02-04 08:03:00辦公室都人,密閉,空調還一直增加循環
作者: useit (東東) 2020-02-04 08:25:00
沒戴口罩會被當異類欸,開工那天沒戴差點進不了公司,坐捷運還要被旁人的眼光看來看去,嘖
作者:
anitawj (anita)
2020-02-04 08:29:00是的,公司現在規定要戴口罩,沒戴的樓下警衛就擋了 @@
作者:
fcz973 (名蒸蛋柯南)
2020-02-04 09:09:00如果只有通勤時戴,可以用佩帶總時數換算丟棄日數嗎
作者:
tzonren (LoreN.)
2020-02-04 09:18:00我到現在還沒買過口罩...
作者:
aalittle (a little)
2020-02-04 09:36:00只是要應付警衛的話,戴一般布口罩會攔嗎?
作者:
kui5024 (Kui)
2020-02-04 09:44:00客家精神一片戴兩天ing 但沒出入醫院 純粹通勤+公司
實名制減少超商的私下行為以及個人重複領取 七天兩片是前幾週陣痛期 待庫存回穩產能提升就能一人一天一片了
作者:
s941745 (123)
2020-02-04 09:53:00我不是樓下警衛攔,是到樓上辦公室如果主管看到你也會要你戴著不過我想說如果家裡存貨用完就改用一般海綿口罩就好了
作者: weijinsusu (伙委) 2020-02-04 09:57:00
昨天去行天宮門口就貼一張進去參拜要戴口罩
作者: NEWROBOT (風吹就頭疼 ) 2020-02-04 10:00:00
現在缺的是外科口罩,要應付台灣人的恐慌可以戴別種的
作者:
wseedw (無法反轉的理由)
2020-02-04 10:04:00所以天天搭捷運火車通勤怎麼辦?因為一天用兩小時所以可以晾乾隔天繼續用?
作者:
tue678 (~*幻風*~)
2020-02-04 10:06:00我們公司就強制上班時要配戴啊 全廠都是如此 來訪的廠商全部都要配合 不然是進不來
作者: Kririo 2020-02-04 10:51:00
怎麼做大家都會有意見吧唉
作者:
ccm0916 (沒事多喝水)
2020-02-04 10:58:00就是擔心成為爆發社區感染時的病例,口罩先戴起來再說
2如果產量再拉不上去,之後一開學口罩不夠還是會爆發現在只是延後爆發口罩不夠的時間而已,問題也還沒解決
作者:
wi22900 (wi229)
2020-02-04 12:20:00那些有感冒症狀的主動戴口罩,其他人就不用戴了,偏偏就有沒公德心處處跑的人預防甚於治療,要戴不戴看自己
作者: danshuichiu (chiuchiu) 2020-02-04 12:24:00
推
作者: rutp6j35566 2020-02-04 12:26:00
推
作者:
tengobo (潶痞)
2020-02-04 12:59:00作者:
vanochi (._.)
2020-02-04 13:19:00上班通勤一定要戴吧,可以一週只上兩天班?
作者: fzxcvbna 2020-02-04 13:49:00
我聽得進去也有跟身邊的人說,但是一堆官員在出席戶外活動也戴,公司學校硬性規定也沒辦法
作者:
tj068512 (Lanlin)
2020-02-04 14:00:00很多人包括我是過敏人一定戴 另外不只病毒也很怕被傳染感冒什麼的 很難不戴口罩
作者:
ayumori (横ちょ)
2020-02-04 14:15:00現在各種口罩應該都可以戴吧 大家都被之前宣導只有外科口罩可以擋病毒誤導 現在就還沒像中國那樣全境感染 不需要硬搶外科口罩
作者:
weiike (綠島人)
2020-02-04 14:23:00有些事講再多也沒用,有些人根本聽不進去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20-02-04 14:40:00政府發的口罩如果是各種口罩 那我就信a大說的啦再問 a大說的情況下 會比現在好買還是難買 請作答?
作者:
yia (Cosi fan tutte)
2020-02-04 14:50:00現在不只醫療口罩 其他的也都缺貨吧
作者:
chdc ( )
2020-02-04 14:51:00現在不就是高危險族群跟出入醫院需要「醫用口罩」 政府也只管制&配給這種 車上、公司可以用活性碳布口罩等其他口罩啊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20-02-04 15:02:00其他種不是生活必需品吧
作者: suir (演唱會好好玩) 2020-02-04 15:05:00
推
因為出門沒戴口罩會被認為沒公德心而沒症狀也戴口罩+1
一開始呼籲天天帶天天換 現在產能不夠才說不用戴 到底是誰的問題?
作者:
Radiomir (Radiomir)
2020-02-04 18:23:00改由藥局配發, 店員會不會沒有口罩戴惹? QQ
作者:
wtfconk (mean)
2020-02-04 19:10:00呼籲很好,但陌生人誰知道你有沒有症狀還是近期旅遊史,所以戴上免得被白眼也同時保護旁人
呼籲很好,只是上班公司規定要戴口罩,買不到口罩也是讓人很慌!
作者:
panhoho (ρanΗΘΗΘ)
2020-02-04 23:13:00有同事今天全天戴布口罩,決定效法
不要去買醫療口罩,你沒必要那麼多口罩都能戴,醫院在缺口罩
作者:
bunbao (笨寶)
2020-02-05 11:38:00去藥妝店除了買口罩外會不自覺多帶美妝品QQ
一開始不就是政府呼籲外出戴口罩,還一直宣傳有字號的才有效。這禮拜才開始改口說健康的人不用戴。
作者:
ayumori (横ちょ)
2020-02-05 13:17:00之前小英總統沒戴口罩被罵翻 說不良示範什麼的..一開始不斷呼籲的就是健康的人不用戴 國外也都是這樣宣導的 除了中國重災區真的要戴防護自己 但沒人聽得進去 怕死了
作者:
halulu (I'll be there.)
2020-02-05 13:52:00我搭MRT跟公車都沒戴 ...沒什麼人看我啊...
作者:
kukuma (專屬天屎)
2020-02-05 15:21:00沒口罩不能上班 那是直接趕你回家嗎@@ 算公假嗎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20-02-05 16:44:00比較想問啦 中國一兩百例後大家就戴口罩 會變成重災區嗎?真心不懂 有請專業的回答
作者:
DaggerJ (恩吉)
2020-02-05 17:28:00建議現階段只是要應付公司的可以去買買看萊爾富的防塵口罩,外觀長得跟醫療用差不多,但比較好買
我覺得看職業阿 醫生社工司機那些需要經常接觸陌生人的帶口罩不為過 但也不要搞得好像世界末日有口罩能戴不是問題 囤貨或是買不到罵店員的就有病
作者:
im31519 (風水似月)
2020-02-06 08:16:00你該宣導的對象是阿公阿嬤 而他們卻不會理你 因為他們的保健知識來源是巷口的三姑六婆 你這種呼籲對他們來說太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