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稍微幫讀者也幫出版社說話,該幹的地方還是要幹。
先不要管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泰國哪裡的作品,可分成兩個區塊討論
「原創」與「代理」。
原創是只首次出版地,他的銷量代表著作者的能力、出版社的能力、讀者的
實際支持度。
當購買量不足就是劇情腰斬草草收尾。
購買量足夠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週邊開始出現,包含跨媒體呈現。
所以支持原創類作品我個人偏向有出版、有興趣、財力夠就可以入手,
完全沒有必要等待完結才收。
代理類的就開始有的幹了。
代理跟原創不同的是,你會看到原創出版地出了很久代理卻遲遲不出的現象,
而很多人幹的正是這塊。
狀況是可能出版社出了第 X 集有賺或者小虧就繼續出 X+1 如此循環,但若
虧太多到無法承受要嘛就是擺爛拖到版權到期不然就是宣布不出了。
假設你是出版社,如果一套系列出到完你肯定要虧上個一百萬你要不要出?
正常多數人的心態當然是能不出就不出,大不了被狂幹,品牌價值折損還沒
出版續集來的慘。
今天你買代理出版品,你有資格發洩情緒幹出版社不出續集、你有權力招集
同樣有購買該系列的夥伴要求出版社繼續出續集,因為你們手上有購買前面
集數的證明。
但若今天你不買代理品,因為沒銷量,虧到崩潰出版社也只能斷掉不出,而
你在這系列上沒有貢獻你是能哭什麼?你能保證出版社出版完完結篇的兩三
年內一定會套買收齊嗎?我自己也要求不了我自己辦的到。
那出版社的斷尾線怎麼樣才合理呢?這真的是各家出版社的智慧不同所在。
斷尾線設太高,就是人人公幹之。以前是 E 社,現在是 S 社。
斷尾線設很低,就是連讀者都看不太到的,就算斷了好幾年也不會有人出來
幹,因為讀者真的太少了,甚至出現幹譙發洩文整篇下來還看不到有人提。
最後我想順便問,今天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因為購買的讀者太少導致虧損過大,
(1)出版社採用提高該系列續集定價的策略,你會接受、買下它換取繼續出
版續集嗎?(不是 10、20 元的程度,而是 50~100 元的程度)
(2)同樣的定價策略下,你會買兩本一本自用一本推別人坑達到同時提高銷
量又能擴大冷門書的讀者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