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於這個話題,我想提供一點小弟的意見,
以供原po與各位參考一下。
關於有情緒以及個人意見的部分,我就省略不提。
首先有一個大原則,那就是原PO舉出來的人都是電影為主的動畫導演,
而富野則是電視為主的導演。
所以原PO的先生一再強調:「富野的成就比不過這些人!」
如果意思是「富野在電影上的成就比不過這些人!」
那我個人並沒有什麼意見。
因為富野監督拍的電影本來就較少、較多續篇,被給予的條件也較為刁鑽,
所以在比較上本來就會略遜一籌。
但若說他的電影拍得不好?
那我想應該就不會包含日本業界都有一大堆支持者了。
※ 引述《SolarisGreen (SY)》之銘言:
: 電影、文學作品之所以經典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 像宮崎駿、高畑勳、押井守、庵野秀明、大友克洋 這些人近20年前的作品
: 拿到現在還是很好看
時代的考驗確實是一個重點,
不過,提到「20年前的作品」其實是很有趣的一點。
或許有個問題值得思考的是,上述所有導演,也包含富野在內,
他們的創作巔峰期正是在20年前左右(老一點的則是20多年前)。
所以會對這時期的作品留下特別深刻印象,其實也是理所當然。
反過來說,這些導演近年的作品又是如何呢?
宮崎駿的近年作品,大家有目共睹,雖說畫面上仍然維持強度,
但故事與感性上則仍無法否定有衰退的部分。
庵野秀明,沒有嫌棄的意思,不過其評價應該都是聚集在某作品(或說某系列)。
大友克洋,AKIRA確實是經典。嗯,AKIRA是的沒錯(好到連漫畫都比不過)。
至於高畑勳在題材上就太過刁鑽,就不提了。
比較有趣的一個例子是押井守。他最被推崇的就是攻殼1。
然而大家是否記得他在過了好幾年還拍了2.0,
也就是說對他來說,他的興趣就只是在影像技術上的更新。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上述人士電影的票房推移。
雖說不是以票房論定,但也可看到觀眾的想法明確反映在上頭。
整體來說,不是在技術上(畫面的精美、特效的處理)刻意鑽研,
而是在故事與主題上能夠訴諸觀眾的作品,將比較容易留下評價。
我們在觀看時不應該以「導演」為單位,而是每部「作品」分開觀看。
因為就如上面所說,沒有任何一位導演是不會變動,
同時也沒人能夠一輩子都拍出傑作。
: 但富野的作品卻永遠感覺像是70、80年代的東西
: 即使拿近10年的逆A、OVERMAN甚至Brain Powerd
: 說故事方式感覺還是卡在舊時代商業作品的框框裡
: (像是每集後半段幾乎都是巨大機器人戰鬥來結束)
: 然後同樣故事元素不停重複使用
: (可以參考集鋼彈老梗於一身的F91 又有多少老梗用在其後續作品)
: 然後很多傻眼的對白或場景
: (八點檔式的甩巴掌畫面,這在Z最嚴重,幾乎每集都有)
原PO說的這一點,其實是將兩個部分混在一起。
一是富野一直拍機器人,二則是富野的影像語言。
這兩件事的確都是事實,不過卻不是如此簡單,
以下先談第一點。
確實,富野一直逃不了的大框架便是機器人動畫。
這導致其作品會有原PO所謂的「舊時代商業框框」。
但在大框架之外,他有沒有不斷創新與轉變?
答案是:當然有。
別的不說,以「萌」舉例,不管是BP或TURN A或KG,
富野的作品都可以看到許多別的作品看不到的「萌」,
那麼這一點來說,算不算一直限在自己的框架?
比起自己的舊作進步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和別的年輕導演比較,
依然有不輸他們的內容,總有值得被讚許的地方才是吧。
: 說好聽點是富野風格
: 但講白點就是跟不上時代
: 這使得賣模型的萬岱必須不斷推出新鋼彈動畫
: 好讓鋼彈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這點有許多朋友指正,就不再多提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上面的人明明一直想把富野踢走,
卻為何還是請富野一再出來拍紀念作。
這箇中原因仔細想想,
應該就可以了解他到底在追尋「時代」上,對於整個鋼彈產業的意義了。
: 富野的作品對機器人動畫的影響力當然不容忽視
: 但感覺他的作品比較像是巨大機器人動畫的一個過渡期
: 讓原本賣玩具的商業作品帶有較多的人文色彩
感謝原PO的正確認知。
: 但當下一代的創作者已經融合多種技法邁向另一個次元
: 他還在在以那個過渡期的方法來創作
: 鋼彈如果沒有模型公司在那邊推波助瀾
: 也許早就像其他富野作品被時代給拋棄了
多種技法的另一個次元是什麼,我並不太了解,
不過倘若說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影像節奏與韻律,那麼確實如此。
影像節奏與韻律影響觀眾的感受很大,
就像老電影有許多比現在大多數電影更好的演技、故事,因而留下屹立不搖的地位,
但叫現在的觀眾去看舊電影,就可以感受到即便是80年代的電影,
也與現在有明顯不同的節奏與韻律,因此可能覺得不習慣或不好看。
有關此部分,如果原PO或各位朋友有興趣,
可以閱讀富野監督的著作《影像的原則》,9月就要出中文版了喔(廣告一下)。
http://tomino-eizo.blogspot.tw/
另外,富野的其它作品沒有被拋棄,BystoneWell系列是日昇第三長壽的系列,
其他很多作品也都是推出DVD、BD一樣能夠賣得不輸給近年作品的。
所以這可能是認知上的差異。
: 我想這也是富野在日本動畫界的地位之高
: 但對於鋼彈模型不太熱衷的歐美
: 富野相較之下就沒甚麼名氣了
: 也許..就是一個拍過很多日本機器人卡通的導演。
別的不說,今年初公布的好萊塢合作電影就是一個最有力的雄辯。
這部電影特別之處就在於:
與過去不同的是,富野導演的合作案主導權完全在於日方,
美方只處於出資、協助製作並發行的立場。
說白一點,就是美國人捧著鈔票請日本人製作在好萊塢播放的電影。
http://tomino-eizo.blogspot.tw/2014/07/20145.html
: http://www.timeout.com/newyork/film/the-100-best-animated-movies
: 100名歐美動畫業界人士票選最佳動畫電影
: http://myanimelist.net/topanime.php
: 美國動畫社群網站MAL最佳動畫
: http://ppt.cc/WN~W
: IGN排行一定要看的動畫
: 看的到富野的作品嗎? 跟的上時代的話 是排到第幾名去了?
後面兩個先不說,關於在「電影」方面,富野監督拍的片子確實較少,
而且大多是鋼彈,因此沒有出現在列表上其實也是理所當然。
另外不要忘記的一點是,宣傳也佔了相當的重要性。
對於上面來說,他們的本業從來就不是動畫而是模型,
這對影像作品來說有絕對的影響。
又例如吉卜力電影,日本政府甚至是拿來作為日本代表文化來宣傳,
可是鋼彈有如此殊榮嗎?
這不單純是作品評價問題,而是機器人動畫有很強的商業性,
在先天上或許就不適合拿來當日本文化代表。
只不過,大多數人都忘了吉卜力後面一樣有龐大宣傳與媒體稱腰就是。
跳脫原PO的思維,再談最後一點:富野的影像風格。
有關於富野的影像風格,確實,他的影像風格是基於相當正統的影像語言來建構的。
連《影像的原則》都寫了,就表示他對於這種語言已然確立了不變的作風。
但,這是否代表他的作品將一成不變?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確實他的作品一看就讓人知道是他的東西,
然而,他每次都能夠容納不同的年輕工作人員,以導入不同的風格與印象。
的確,我們無法說一個導演拍出來的東西能夠每次都有創新、變化,
但與宮崎、押井、庵野等總是以老班底創作的導演相比,
每次在班底上都大搬風的富野,
是不是相對來說會有比較大的機率創出不一樣的東西?
至少他從來沒放棄過改變的機會。
別的作品不說,光看最新作「Reconguista in G」的世界觀色彩設計,
就知道那個色彩絕對不是富野本人所擁有的東西。
看到那樣的東西,難道我們還會說,富野就是個一成不變的人嗎?
至於這種風格是不是跟不上時代?先不看富野本人,
看看自承師事富野,而現今依然能夠在銀幕上活躍者依然大有人在,
就知道他的東西有沒有被拋在時代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