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aito2198 (kaito2198)
2014-10-10 13:51:20各位好,都播到了第三話,也已經有許多朋友分享了感想,
小弟想提供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先正名一下。
本作的正式海外名稱為「GUNDAM Reconguista in G」,簡稱為「G-RECO」。
中國方面所用的「G的復興」、「復國運動」都是非官方隨便取的名字。
富野由悠季導演的最新電視動畫作品《鋼彈Reconguista in G》已經在日本正式開始
播放,中國、英國、澳紐等地也都在第一時間取得正式版權,開始了網路播映。世界各地
紛紛掀起一股討論熱潮,對於角色、劇情、機械、設定、世界觀甚至音樂、聲優,都是討
論得熱鬧無比。
整體來說,無論各地都對這一部全新作品抱有好感,認為感覺很有趣、希望快點看到
後續情節。不過,也有一些感到困惑的聲音,提到感覺節奏有點快、令人看不大懂。
因此,我在此寫了一篇短文給所有看過《鋼彈Reconguista in G》的觀眾,無論您抱
持著什麼立場,都希望您能夠閱讀一下。
基本上,這部作品想要看一次就完全懂,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第一遍時,無論是看完後覺得有趣或感到困惑者,大概都沒人敢說一看就全部懂了
。這一點,哪怕是日本人台灣人美國人英國人還是澳洲人,都是一樣的。
然而,雖然不少人都被第一次觀賞時的龐大資訊量所震懾,但事實上若我們只看故事
情節的展開,就會發現其劇情其實十分明瞭、好懂。雖然有點邪道,但試著將聲音關掉來
看,大家就會發現這部乍看嚇人的作品,其實光憑影像上就「傳達」給了觀眾。
也就是說,一般動畫作品要以影像+台詞才能盡到說明的功效,G-RECO只透過影像便
達到了這個目標。
當然,加上台詞後反而使得整體變得不好理解,的確是導演應該反省的事。
光憑影像就已經達到了內容9成的說明,如果再加上台詞的話,其劇情密度當然會高
到無法一次就讓人全看懂。
由於無法全盤掌握,所以感受不到有趣。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一部作品不有趣。因為,同樣也有由於無法全盤掌握,所以反而感
覺到有趣的觀眾。
G-RECO現在的呈現方式,的確不盡完美。
富野監督對於作品的理想一直都是:「讓觀眾看一遍就能懂,而且還能夠一再回味」
。以目前來說,他只有達到「讓觀眾看一遍大致還算懂,但能夠一再回味」。
然而,只要能夠讓觀眾大致了解整體脈絡,並且感覺到莫名的趣味,甚至期待繼續看
下去,這一部作品就是值得看下去的。
「不大懂但覺得有趣」。是的,這就如同每一位小孩在看動畫時的角度一樣。這也就
是為何富野說,這是一部想要讓小孩子看的作品。
就這個角度來說,對於我們這些已經長大的觀眾來說,能夠讓我們放下一切成見,重
新以與小孩子一樣的角度來看,或許也是很幸運的。
《鋼彈Reconguista in G》的密度很高是真的。
然而,它並沒有什麼觀賞時的門檻。因為一切內容真的就全部藏在作品的每一話影像
之中。
鋼彈迷或富野迷或許會比較容易入門一點,但那也僅只於他們讀了很多資料,所以比
別人多知道一點「紙上資訊」。
然而在影像上,這部作品對於一切觀眾都是公平的。沒有人能夠知道今後將會發生什
麼。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讓一切觀眾感覺到有趣。
因為這是一部為了包含你我在內的所有觀眾所做的作品。它既不輕視小孩,也不偏袒
大人。
現在有很多作品,人物或機設等看來新穎,劇情看來尖銳,然而在內容本質上,卻和
既往的作品沒有什麼兩樣。這倒也沒什麼不好,創作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讓人看得
安心,本來也就是有趣的根源之一。
然而,我們觀看G-RECO就會發現,雖然借了令人熟悉的外殼(鋼彈),但裡頭描寫的
東西根本大半是完全沒有見過的東西。這也是為何有些人看來不習慣的原因,因為內容簡
直是一連串的未知冒險。
或許,現在的觀眾傾向追求安心感。對於自己已經習慣的內容表示認同,因此能夠放心
感受到趣味。不過,趣味並不只會來自於安心而已。
人在喜好接觸熟悉事物而感到安心的同時,也會有嘗試接觸未知事物而感到興奮的另
一面。這是人的天性。而影像作品所能夠提供的,便是調和安心感以及未知感,並傳達給
觀眾。
有人說,這部作品看起來好像90年代(或2000年代)的作品。但事實上,當時根本沒
有這種風格的作品。即便是當時富野自己的作品,也只能看到一點雛型。
這句話,其實真正應該想說的是:「這部作品整體看來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G-RECO的世界觀,毫無疑問是全新的。
角色新不新,這見人見智,至少這是10年以內的風格,而且角色造型比以往的吉田健
一都要來得更多變而豐富。
機械方面,主角機G-SELF確實依照導演的意圖而採用了較為王道的造型(不過還留了
個兔子耳)。至於創新部分,則是來自於另一位新銳設計師形部一平。他的東西將會在後
續慢慢出來。
至於色彩、音樂、聲優,也都是現代的東西。
也就是說,觀眾在G-RECO接觸到的大半要素,其實都是新的事物。
那麼,有些人感受到的古風可能來自於哪裡呢?我想,主要就是來自於「運鏡」、「
台詞」與「畫風」吧。
關於運鏡與台詞,雖有實際的功能與必要性存在,但某種程度已經是富野不可動搖的
風格。這並不算是缺點──事實上有更多的喜好者──然而有人會因此覺得老派,那也無
可厚非。當然,前者是來自於電影的正統用法,或許不新穎,但是可以讓觀眾看得理所當
然,至於後者透過「正確」而「好」的翻譯,對於外國的觀眾來說應該是不必在意。
至於畫風,則是值得一提的部分。這次G-RECO在製作時採用了一種新手法,那就是將
原畫的筆觸保留在畫面之上,而非現今一般數位加工會將一切筆觸變成同一粗細的線條。
這可以說是強調手繪動畫風格的一種技術。
對於以上這三者看起來像過去風格的指稱,其實可說十分正確。對於曾經度過那些年
代的觀眾來說,這些要素可以是一種懷念。至於對於新觀眾來說,則或許反而是一種新鮮
。影像作品沒有任何基準,現在有現在的流行,但不被流行綁住也是一種優點。
如同上面所說,G-RECO和其它作品無異,其實都是混合了未知感與安心感的作品。目
前看來,大部分的觀眾也都能夠接受此風格並且想要繼續看下去。
然而,仍然有部分觀眾感覺有點無法投入的感覺。那多半不是因為台詞或是畫風,而
是主角在劇中一開始的立場,與觀眾並不相同的關係。
舉個例子,《EVA》(福音戰士)無論是電視版或現在的電影版,主角真嗣周遭的人
老是裝得一副很懂的樣子,只有主角完全無知。這一個角度正好與觀眾是一樣的。相反的
,G-RECO的主角貝爾利雖然未來也將面對完全未知的事物,但他在該世界裡本來就有自己
的身分與立場(也就是人生),因此在知道的事物上必然會比觀眾多那麼一點。
這兩種導入方法並沒有優劣之別,而是完全不同的劇作手法。有主角知道而我們不知
道的事,這些我們觀眾將會自行慢慢消化。至於那些主角不知道而我們也不知道的事,則
留待主角與我們觀眾一同去探索發現,這個全新有如遊樂園般的世界。
如果說,真嗣是和我們一樣住在外地的小孩,G-RECO的貝爾利就是住在迪士尼樂園旁
邊的小孩。貝爾會告訴我們這個遊樂園看來有多棒多新奇,但直到我們一起進場遊玩前,
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趣味在哪裡。
對於那些看第一次感到有點困惑的朋友,我會建議他看第二遍。因為在掌握大綱之後
,我們應該已經開始能夠體會到更多細緻部分的趣味,而將不知道轉化為知道。
第一次收看,我們只要知道第1話的情節是「MS與少女一起掉落、學生們出發實習、
宇宙海賊偷襲並被擊退」,第2話則是「宇宙海賊為了奪回女主角而前來攻擊,最後主角
一行人將之擊敗」就夠了。只要感覺台詞有點好笑、女生可愛、MS也頗有看頭的就夠了。
但在進入第二次之後,我們應該可以很自然看到各個角色面對事情展現的不同個性、
法王與營運長媽媽與監察長庫巴上校之間的爾虞我詐、諾蕾得打艾妲屁屁的原因,甚至還
能發現話題的「偽娘」究竟是哪一位,以及畫面上台詞或動作所透露的各種含意。
G-RECO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樂趣,讓觀眾以各式各樣的方法去享受。只要透過觀看影片
,無論是誰都絕對能夠了解一切內容。我敢斷定,那些說「去讀過設定再來看就會懂」的
人,全部都是在騙人的。當然,說「鋼彈/富野迷才看得懂」的人,也不可以信任。
包括機械造型、人物設定、速度感等,我並不覺得這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純就個人喜
好來說,其中也有內容是不盡合我口味的地方。
不過,縱然不是100%合胃口,但我仍然決定要繼續收看下去。
這不是什麼義務感,而是因為我樂在其中。
因為G-RECO能夠同時帶給我未知感與安心感,而這正是我們觀眾想要看的東西。把未
知感一一化為讓自己安心的要素,進而得到滿足感。這不就是我們之所以不斷觀看新作的
原因嗎?
作者:
amerei (amerei)
2014-10-10 14:01:00只要不要直接子供向(AGE) 都看得下去
作者: Galm (水牛) 2014-10-10 14:03:00
AGE背景設定都還不錯 但說故事功力真是太差了...
作者:
sezna (sezna)
2014-10-10 14:07:00富野動畫看不懂耶 "那你有看第二次嗎?"
作者:
ADIMM (200HMz)
2014-10-10 14:09:00喔 這麼有深度的動畫真的不多見了
由於無法全盤掌握,所以反而感覺到有趣 <-EVA?
作者:
arcss (捷比)
2014-10-10 14:21:00EVA我大學時看了10次最後的結論也只有凌波零很萌而已(茶)
作者: Galm (水牛) 2014-10-10 14:24:00
十次...你認真的嗎,我重看兩遍就快要吐了 老是看不懂結果幾年前新劇場版出了有庵野訪談,自己也承認後面也搞不懂自己到底是要表達啥了,看到這突然覺得看了兩三遍的我像傻子
作者:
ADIMM (200HMz)
2014-10-10 14:29:00哪個庵野訪談內文貼來看看? 每次問到來源 沒人貼的出來頗呵^^
作者:
arcss (捷比)
2014-10-10 14:31:00我有凌波零就可以配10碗飯 (被拖走
作者:
s3864308 (å«æˆ‘主人)
2014-10-10 14:45:00其實看創鬥者就好了 這部可看可不看
作者:
TURNA755 (KAWABANGA)
2014-10-10 14:47:00創鬥反而可看可不看吧 玩具廣告
我是想看鋼彈動畫而不是鋼普拉動畫啊,鋼普拉那棚倒是看看薄本就夠了硬要說其實都是玩具廣告啊,不過創鬥者作為廣告效益其實高多了
子供向沒什麼不好,說故事的能力才是關鍵,鋼創很多人買單阿給真的很可惜...一整套好的設定沒有配給好的說書人
作者:
xxtuoo (浪費時間不好QQ)
2014-10-10 14:59:00才兩三集懂不懂我是不會這麼早在意..只是畫風好像有點混w總覺得這畫風...應該放到日間時段去撥的w
作者:
BVB (BVB)
2014-10-10 15:22:00感覺在畫面上是真的非常用心,但是台詞...
作者:
windmax1 (I do my best)
2014-10-10 15:24:00鋼創只有第一次看覺得很爽 第二遍以後就感動不能 除了戰鬥以外都快轉喜歡鋼創我沒意見 但是要捧鋼創酸其他鋼彈就免了
富野的台詞就這樣阿,很歡樂,很愛白富野的白爛風XD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14-10-10 15:44:00AGE變這樣很可惜QQ 不過我不知道連帶的東西有沒有被影響就是(歌曲那些)
作者:
lordmi (星宿喵)
2014-10-10 17:13:00這部的導演跟分鏡功力很差,富野的通病一直沒改
我是沒看到捧G酸創鋼 頂多就是劇情沒那麼好的評價而已但創鋼戰鬥、畫面、人物等 評價不都一致的好?
為什麼要把這兩部擺一起比 一部是鋼彈動畫 一部是模型
作者:
lordmi (星宿喵)
2014-10-10 17:15:00他專心寫設定,找個好一點的導演和作監來弄才可以改善
作者:
p5319 (p5319)
2014-10-10 17:16:00看了第一集實在覺得很混亂...搞不懂想幹嘛
作者:
kotcf (SSiDRa)
2014-10-10 17:18:00這部真的看兩次會有很多新發現…
把G RECO當成歡樂向的機器人作品 應該比較能接受再來 這部黑幕的描寫也蠻不錯的 第3集就可以看到
作者:
lordmi (星宿喵)
2014-10-10 17:19:00富野的鋼彈是他想寫的鋼彈,但是吃不吃得下去要觀眾決定
作者:
lordmi (星宿喵)
2014-10-10 17:21:00作為一個創作者當然可以不理觀眾感想,不過這也限制了他
作者:
kotcf (SSiDRa)
2014-10-10 17:41:00人設就交響詩篇的人設啊
作者:
RKain (No Game No Life)
2014-10-10 18:25:00這部畫風還可以吃啦,只是啦啦隊亂入劇情都很想吐XD
作者: xxxzxcvb (阿........) 2014-10-10 23:28:00
大便番 還有專用曲
作者:
Amontillako (俺ã¯æ€’ã£ãŸãž!フリーザ!)
2014-10-11 00:56:00推windmax1: 鋼創只有第一次看覺得很爽 第二遍以後就
所有掛名鋼彈的動畫都是模型廣告動畫,也都是鋼彈動畫當然根據製作團隊不同, 屬性分類可以細分,但在上述類型硬要區分, 並無實益。個人覺得啦啦隊是富野式賣萌~看那第一集進廣告的男主(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