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ordmi (星宿喵)
2015-02-01 19:09:24身為一個陷在MBA論文困境的同業者(?),稍微分析為什麼你過不了口試
※ 引述《wahaha99 (此方不可長)》之銘言:
: 共1500個社團, 如果對照 comiket 年表:
: http://www.comiket.co.jp/archives/Chronology.html
: 相當於Comiket 1983 年, C24 / C25 的程度:
(中略)
: 参加者数 25,000人
: 也就是說, 我們台灣的同人發展進程, 單純從社團數來看與日本是差不多的,
: 但這樣並沒有考慮到日本的人口與台灣的人口比例差異,
: 1983年日本人口約一億兩千萬, 所以是5.2倍;
: 如果用最粗略的角度乘算上去, 則會接近於 C34 的規模:
文獻探討的用意在了解與本研究有關之其他研究的成果、及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的關係
但是你舉的例子根本沒有支持力,為什麼是cm社團數而不是入場數跟消費力有相關性?
例如我要評估美國大賣場周遭購買力的關係,那我會去舉出沃爾瑪平均的據點數,這些
地區1.5km內有多少居民...etc,而不是去算商場裡有多少櫃子吧?
: 開始進入正題: 這就是我所迷惑的地方。
: 1983 年左右, 日本知名經典商業動漫有:
: 超時空要塞 (動/1982)
: 貓眼三姊妹 (動、漫)
: 足球小將翼 (動、漫)
: 那台灣現在有什麼商業動漫, 足以與上面抗衡或相當的作品? 好像完全沒有啊。
: 我想這某種程度上說明的是, 台灣的商業動漫陷入了奇怪的狀況,
: 導致同人圈的能量, 沒有辦法被導引上商業創作的路。
: (也是啦, 手機業者都能當成文創產業...)
: 很多人念茲在茲的「台灣為什麼沒有自己像樣的動畫」,
: 從這個角度來看, 的確有這樣的疑惑也是有道理的。
OK,所以你研究設計走定性研究,但是請先回答一個問題:
「當年度大作的品質」是如何跟「導引上商業創作的路」產生關係的?
因為在常理裡我完全判斷不出來這兩個有什麼關係
若你的自變項是大作的品質,依變項是導引上商業創作的路
而此效果是透過另一變項達到影響,則此變項即為中介變項,那它是什麼?
若你能說明這個假設,那論文才能進入分析和找出關係的階段,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