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sarc (ftb)
2015-04-20 21:37:04我想談談補助金。
我覺得,補助金成立的目的並沒有不好,他就是一種資金招募,現在很多創投公司或是
私募基金都在幹同樣的事情,就只是一種募集資金的手段而已,而對出資者而言,他是一
個投資。
只要你拿的是別人的錢,你的「商品誕生」過程必然會受到出資者的影響,影響壓力大或
小而已,而且你也能靠你的實力想辦法說服出資者,維持自主性,要靠每個人的手腕。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利,補助金因為是政府投資,所以某部份他要回收的是一種不能用金
錢衡量的財貨,例如文化、藝術、文藝之類的軟實力。
這是補助的目的:
產業為了做出更好的產品,接受補助,做出更好的產品賣出去,良性循環
這是台灣現況:
產業為了要爭取補助金,做出評審愛看沒人想買的東西,拿到補助金繼續做,惡性循環
補助金不是問題,因為他只是個手段,只要你想吸引別人投資必然會有評審審核,必然會
有壓力。
問題在於那些評審,似乎與現實世界脫離了,理想化就算了,還有回饋、靠關係等等因素
,外面的創投或私募基金雖然也有種種問題,但是至少他們是活在現實世界,也可以說比
較務實,不會好大喜功拿錢開玩笑。
我覺得問題再評審審核,這也是韓國贏我們和大陸的地方。
還有一個重點,凡投資都要設停損點,無限補助是錢坑,例如裕隆,但我們的補助金因為
種種關係幾乎都不會有停損點(錢不是自己的、不用對成果負責、面子、自尊心、關係)
為什麼創投比補助金好,因為他的評審腦袋夠現實。
不能用理性的眼光來看,自然賠錢。
文創某方面固然不能用錢來衡量,是無價的,但須不需要花那麼多錢來維持,有待商榷。
沒有救的產業不用救,除非他有不能用錢衡量的重大利益,例如國防、安全、糧食自給、
教育等等,而且這些利益超出了我們花的錢(成本、代價)
我想這也是有些人主張不要給補助的原因,補助不是不好,而是決定補助有太多的變因了
,這些變因有太多的漏洞可以貪污、浪費,有風險,風險的代價太大了,倒不如不做,不
做就沒風險。
不是補助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制定與人的問題。
ps:
另外,台灣人短視近利也是大問題,C老師很早就有說了,台灣人寧可炒房也不願意
投資研發,因為前者穩賺,後者風險高,但高風險代表高獲利,優秀的作品都是需要長期
投資的,不過台灣人不想承擔風險,又想要「一定」有收穫,代價就是難有世界性的文創
產品來賺錢。
其實不是沒人投資研發,而是投資研發的死掉都沒人知道一般人看到的就只有研發成功的,跟不投資研發的
作者:
siriya (Eric)
2015-04-20 21:39:00曾幾何時台灣人從敢曾擔風險變成只要有一點風險就怕的要死真的是時代的悲劇呀~
作者:
dderfken (托雷迪亞(é¬é¬šå¼µ))
2015-04-20 21:42:00時代的悲劇? 其實一直都是這樣 短視近利只是以前有順風車可以搭 金子淹腳邊 只是現在金子不見了
社福不夠沒人敢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因沒救濟方案吧?
作者:
dderfken (托雷迪亞(é¬é¬šå¼µ))
2015-04-20 21:43:00就沒啦
作者:
siriya (Eric)
2015-04-20 21:44:00台灣人是短視近利 但以前的人好歹還敢跟地下錢莊借錢賭一把 而現在想創業的連跟銀行借錢都怕
作者:
p4585424 (germanophile笑笑ㄛ)
2015-04-20 21:45:00社福嗎?你欠了幾百幾千萬沒有任何社福制度救得了你
幾十年前大環境比現代好吧 以前跌倒一次可能可以很快站起來? 現在跌倒一次等GG?
作者:
siriya (Eric)
2015-04-20 21:47:00呃,就算民國70年代大環境好,你做生意失敗欠錢還是GG的還有那年代銀行借錢幾乎是不可能 環境不會比現在好到哪去
作者: Zsanou 2015-04-20 21:55:00
台灣裕隆是補助金的有趣的實例,想拿補助金都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