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久的東西
稍微看了一下
我覺得 "梗" 沒必要是太巨大的主題吧
像是姓名也能當梗吧?
依稀記得 以前有兩個女同學
分別是 藍婉瑜 與 鍾珮雯
班上會找人時 會稱呼"藍同學"(諧音:男同學)
跟 "雯子" (諧音:蚊子)
雯子 也曾經發飆過
當時有人開玩笑性質的
未成年的蚊子 就是蚊子的幼蟲吧?
改叫"孑孓"吧?
事後班上還是稱呼他為雯子
仔細想想 這玩笑好像有點惡劣?
這種就算是台灣特有的文化吧?
同樣是學園題材 由於雙方文化的差異
自然會用到不同的梗吧?
美國做校園題材跟日本的差異就極大,
但主要內容應該差不多,戀愛.友情或是超現實的故事。
台灣可能跟日本學校制度比較相近,
但還是有些文化差異吧?
像是騎單車,會有規定要戴安全帽,
有人會帶西瓜皮安全帽,有些人會將那種安全帽內層反轉裝回去,
然後進行藝術創作(畫臉)。
或是午休時間到福利社買餅乾,因為三樓的學姊喊說要吃餅乾就跑到三樓再回教室,
隔年則是有個學妹也這麼玩,我想大概每個人都看過一兩次吧?
上學遲到,於是有人按班規到走廊罰站,而且還一邊站一邊吃早餐。
早餐不是在家準備而是到早餐店或菜市場買,
又或著是一群人到便利商店買,然後就在用餐區殺時間。
放學後到附近買晚餐,在回教室跟三五好友參加晚自習。
同樣是校園題材,主題上可能也相近,
但是在細節上差異的堆積,最終整個作品也會有台灣的特色與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