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聲明:
本篇有兩邊的雷,且我還在補《果青》的小說,所以可能有些理解錯誤。
為避免說太多錯誤的理解,我的討論會著重在《桐島》一作,
如果對標題的假設內容有興趣,也歡迎直接fork出來聊~
最近某個要好的朋友問我:《果青》好看的點在哪裡。
我想了想說:「因為這部作品雖然背景是青春校園,
但是卻用相對寫實的風格描述人際關係的脆弱,
並且勾勒出一群因為想尋找自己人生可恪守的原則,而在掙扎的年輕人們。」
老友想了想,突然冒出一個我很熟悉的作品的名字 — —
「這聽起來很像《聽說桐島退社了》?」
我想了一下,覺得似乎是這樣,但也不像的感覺(苦笑);
更細一層設想、又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比較。
稍微誇張一點地說,如果今天把十卷葉山的志願事件拿來改編的話,
我覺得改成《聽說葉山休學了》或著《聽說葉山選了X組》,
那整個故事極有可能會有與《桐島》一樣的發展。
《桐島》的主線如其題名所示:
「桐島同學因為家裡有事,要從社團退出了,今天也不會來學校。」
故事的開頭,是在禮拜五的早上,班級導師沒有什麼特別想法的吐出這句話。
但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經過四天的醞釀、變遷,在禮拜一的早上到來時,
相關人員的人際網,已經被被狠狠犁田過一輪。
在故事中,桐島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
觀眾對他的形象的理解是從很多人的敘述描逐步勾勒出來的— —
他女友跟女粉絲說:他是非常溫柔又帥氣的人,
他的社團同儕們說:他是謙虛又強到報錶的怪物王牌,
他的死黨們說:他是講義氣不虛偽的好人,
老師們說:他是個品學兼優的資優生。
甚至連這部作品實質的主角、過著灰色人生的電影社社長 前田涼也,
也都對這人際階級頂層的 超‧現充 略有耳聞。
也一如墨菲定律所開示,這場起爆點與他甚遠的爆彈,
沖擊波卻不偏不移地掃到金字塔底層的他。
小說版與電影版的差距在,小說中的前田最後其實都沒有在拍片時暴走,
只是感慨自己在國中時期因為音樂熟識的異性朋友,現今已經變成現充圈的人;
但是電影版裡,他卻經歷了一場悽慘的感情風暴— —
以為自己透過與那位憧憬的對象,一起看了同場邪典電影取回之前的熟稔;
卻在轉眼間,眼睜睜地看著對方與跟現充圈人士恩愛放閃,臨走前還聽到對方的嘻笑:
「啊,那電影超無聊。」
前田最後成為,一個追逐著沒人在乎的夢想(不知道跟果青的《本物》是不是同個層級就是),
但依舊走在這條艱苦道路上的人。
(高橋優的MV都把他的十年後拍得有點慘......哀,人生啊)
但如果這作品只是這樣,那就太平庸了。
以桐島為中心的現充集團,
其第二把交椅 菊池宏樹 擔下了「人生志向迷茫者」重要的另一出演役。
他是劣化的桐島,
長得自然也是一臉俊俏,理所當然地有女生投懷送抱;
又因為天生體力配點好,加入棒球後雖然翹掉練習,隊長卻還是得拉下臉求他出賽。
但,其實他對自己的人生一無所知,他只是拙劣地模仿著桐島的選擇、為人。
所以當桐島消失、又怎樣都聯絡不上時,他迷惘了;
迷惘到甚至去堵桐島的女友,想找出為什麼擁有一切的桐島突然消失的理由。
但得到的,僅僅是另一個徬徨無助的靈魂在公車上無聲的哭泣。
菊池跌入了自我認知的泥淖,更加迫切的想要找出自己該前進的方向;
也因此,他才會把從校舍頂樓縱身而下的身影當成桐島、
才在最終幕棒球社社長半放棄他時,一邊望著棒球場,再一次拿起手機,懇求桐島接起電話。
這是個沒有侍奉部的故事,
沒有一間準備室,裡面坐著兩尊思考怪物和一隻略通交際手腕的吉祥物可以幫人排解困擾;
這是一張複雜的人際網中,突然間,最核心的圖釘被拔起時,所有絲線應聲掉落的故事。
但說到這裡,我覺得它(桐島)是個沒有辦法被拉成十二集季番的故事,
除了刻意鬼隱桐島的存在外,故事其實是非常的緊湊有力的。
幾個場景與對話,很快就帶出角色間的關係;
任何的稀釋,都會讓故事的張力被破壞,進而變得無趣。(小說原作就真的很平淡)
相較之下,《果青》則本來就打算呈現大老師與其他角色的成長,
所以長時間的鋪成有其必要性,真的如我在開頭所述,把第十卷抽出來改編的話,
那這部作品的核心價值(追尋本物)就被抽掉了,那也失去了這作品的靈魂。
最後做個小結:
這兩部都是不太青春的青春校園,卻又因此僅僅屬於青春的時節;
兩個想講的主軸或有重疊,但又絕對無法以對方的表現方式精準的呈現。
大抵是這樣吧(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