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幾個月前入門ACG
有一種遇到欣賞的作品
就會想補原作的強迫傾向
因此入手了幾套輕小說
可是我注意到這些輕小說有一個現象
那就是對話的呈現方式
幾乎只有單純的上下引號
不僅沒有場景、情緒、動作等等描述性文字
連誰講那句話也都沒有明寫
舉例而言:
A.沒有描述性文字
「欸,你給我站住!」
「...」
「叫你站住啦!聽不懂嗎?」
「...妳很煩耶。快點放開。」
B.有描述性文字
「欸,你給我站住!」小美對著擦肩而過的小明叫道。
「...」小明沒有理會她,自顧自地走著。
小美忍不住衝上前去,拉住小明的衣角,說:「叫你站住啦!聽不懂嗎?」
只是小明看也不看一眼,冷冷地說:「...妳很煩耶。快點放開。」
我原本以為這是日本小說的特有文化
因為其他歐美翻譯小說的對話
通常都會掛著描述性文字
甚至會有「先出一句話,同時做一個動作,接著把話說完」的句法
可是我回頭去翻我看過的日本正統小說(藤澤周平等等)
也會在對話上掛著描述性文字
所以這其實是日本輕小說才有的寫作文化嗎?
個人是認為
如果在一些強調對話互動
或者是劇情緊湊之類的需求
適度使用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整部小說都用這種方式呈現
很容易產生閱讀障礙
不能掌握說話者的情緒動作場景也罷
常常讓我困擾的是不知道那句話是誰講的!!
如果是兩個人對話就很簡單地交替數著對話來歸類
可是人一多起來就很麻煩了!
比方說:
小華、小美和小張一行人走在路上,同時看到小明正好迎面而來。
只是小明什麼話都沒說,便和他們三人擦肩而過。
「欸,你給我站住!」←是誰叫住小明?假設是小美好了...
「...」←大概是小明...吧?
「叫你站住啦!聽不懂嗎?」←應該跟講第一句話的是同一個也就是小美...吧?
「不要這樣...」←1.不確定是小明還是華or張勸阻 2.從下句話判斷應該是華or張勸阻
「誰叫他先把我們當陌生人啊!」←不知道是講第一句話的人,還是華or張幫腔
「...妳很煩耶。快點放開。」←應該是小明
........
每次看這種多人對話好像在作邏輯測驗
要從上下文、講話口氣、口頭禪、角色個性來判斷誰講了什麼話
難道讀個小說也要這麼累嗎...?
想請教大家有沒有一樣的困擾?
或者是熟悉日本輕小說界的前輩
不知道這個問題在日本有沒有被檢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