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把寫小說當興趣的業餘中的業餘路過
其實對話的寫作真的很需要技巧
作家在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讀者分清楚對話兩人真的很難
這代表作者能夠非常精確的掌握對話兩人的說話習慣,利用一些細微的譴詞用句差別就讓
讀者分出來。
(拿「羅馬人的故事」中作者評論兩位歷史學家的話來當例子好了:「塔西圖斯筆下的
凱撒說話就像凱撒,而加西阿斯·狄奧筆下的凱撒說話活像個老婦人」)
當然,這種情況也是可以刻意製造出來的,而大部分的作家也都會創造出這種情況
大致上有三種方法:前面幾位提到的口頭禪、兩人身份有明顯的差別、對話立場不對等
口頭禪這個在輕小說中超級常見,許多人物在講話中都會帶有一些特別的語尾或詞彙
(最近看到的大概就是NGNL的獸人妹,開口閉口都是「得斯」)
不過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讀者看到後來會覺得非常的煩躁,而且顯的很刻意做作
兩人身份明顯差別的話,可以輕易的讓兩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例如男性與女性、主人與
僕人、國王與臣子、父母與孩子、貴族與平民等。
對話不對等是指兩人在對話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常見的情況就是一人發問一人回答,而像
是A邀B去看電影、A拜託B幫忙之類的也都是屬於這種範疇。由於兩邊的立場不同,使得讀
者很容易分辨誰說了什麼(總不會把發問的人跟回答的人搞錯吧XD)
(這種狀況也有變形,有時候兩人問答時會問答角色互換,通常作者在這種時候就會插入
說話者是誰來告訴讀者提問者與回答者互換了)
不過後面兩種情況在遇到多人對話的時候就會出問題,而在兩人立場相近的聊天也會讓人
容易搞混。
(最近剛好寫到一段三人對話,有時候一句話要想半天Orz)
而作者就得用這種方法告訴讀者這句話是誰說的。
最懶人的方法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那種A說XXXXX,B說XXXXXX,A說XXXXX
而這方法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讀者會不太舒服。
所以大部分的作者會盡量避免每一句話前面都加上這麼單純的字眼,而會開始增加一些敘
述動作的字眼,讓整段對話更有臨場感。
(雖然有推文說這像是騙字數,不過不可否認這種方法可以讓讀者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大概就像是這樣(把拙作拿來舉例,抱歉傷眼了)
「我很不喜歡參加宴會。」他突然開口。「妳也是嗎?」
「請問……你是誰呢?」
「我明明有參加那場會議的。」他輕輕的笑了兩聲。
「咦,真的嗎?對不起。」
「好吧,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沒說過一句話,讓人沒印象也是理所當然的。」那個少年露出
了自嘲的笑容。「但是,在這點上面,妳和我是一樣的。」
不過這種方法也會遇到問題,那就是有時候根本想不出這麼多的動作
例如寫兩個人在咖啡廳聊天,在咖啡廳聊天怎麼會有那麼多動作啊艸
所以這時候就會偷懶,大概六七句話才加一個動作之類的
總之,寫對話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哭
不過我是覺得我看過的輕小說中,只要能把對話者的立場抓清楚,通常是不太容易搞錯
對象啦,畢竟對話的幾人立場非常相近的情況不會常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