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之銘言:
: 為什麼醫學漫畫
: 怪醫黑傑克
: 無敵怪醫K
: 還有一部什麼泌尿科醫生
: 還有很多漫畫
: 都是以外科系列的醫生為主角來描繪
: 然後把開刀描繪的很熱血很帥
: 裡面如果內科醫生有登場通常是輔助性配角
: 難道抽血計算電解質不帥嗎
: 收住院吊點滴打抗生素不帥嗎
: 調血糖不帥嗎
: 為什麼都以外科醫生為主角?
: 大家有看過內科為主的漫畫嗎
這點跟醫學發展源流與文化有關。
東西方歷史中,
外科醫師基本上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直到近代醫學的崛起才出頭,
surgeon的語源就是理髮師,希波克拉底時代超歧視這種人,甚至最早版本的希波克拉底
宣言還有醫師不能替病人做手術這條(少數術式除外)。
中世紀則是屠夫等級,當時只有physician才是醫師。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古早的醫學技術來說,沒有麻醉跟抗生素,手術的失敗率根
本爆高。
就外科的發展來說這兩點是最重要的,
其實手術的術式本身並不困難,只要有良好的解剖學觀念即可,
而解剖學在埃及、希臘、印度的發展都超強,古印度甚至有白內障手術(金毗術)
所以術式本身的門檻不高,但受限於無菌觀念跟麻醉問題,
術式本身的安全性很低。
這裡的麻醉是指麻醉學這門學問而不只是讓人昏倒不痛,不然酒灌一灌就能抓去開刀了,
術中的輸液、氣道建立、肌肉鬆弛都是大學問,不是只有止痛,
手術安全性仰賴麻醉醫師對於病人的生理監測。
而細菌學發展更別說了,以古早時代的無菌技術,就算開成也感染死亡。
而這兩者中無菌技術跟抗菌藥物是最重要的一環。
相反的,內科基本上是藥物學跟診斷學的組合,
門檻極低,只要你能唬爛出一套學說就行,像四體液說、五行說等等。
反正人體有一定的自癒能力,亂吃藥還是有可能安慰劑效應好起來,
醫100個有一個會好,那唯一的一個就當你神醫,基數夠大自然當你神醫的人就會多,
BUT!
這是就治療面來看,確實藥物學的發展等級基本上跟外科一樣都是進入近代才有
神速的進展,
診斷學卻不是這麼回事,利用症狀、徵狀的龐大統計經驗學理發展上是非常完備的,
這點也是一個內科醫師最重要的本事,所以就這點來看,古代的內科確實屌打外科。
而基於內外科發展源流
在媒體及文化意象中被打壓許久的外科就反彈啦!
反而在文化意象上給人醫師就是外科的感覺,醫學系被路人問最常見問題前十
一定有你會不會開刀。
外科給人的刻板印象也是緊急、救命等等,
只能說
幹你娘放屁!!!
真的要救命爛CASE外科只會說這個先內科治療等狀況穩定再來決定要不要開,
漫畫都是假的!(PS.沒有要戰內外科)
外科就是挑人好好的偶然發現了某個腫瘤/息肉/結石進來
漫畫沒畫出來朝田開完刀後進加護病房是藤吉大叔或伊集院在那調升壓劑、乙型阻斷劑
、鈣離子阻斷劑、利尿劑、強心劑、升壓劑...等
也沒畫出來調呼吸器、抽血氧、上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等等
然後因為內科治療做的不好手術成功病人死亡。
為什麼不畫?
1.觀眾覺得無聊不合劇情套路,我她媽是來看漫畫不是來學醫的
2.門檻太高。沒有相應的知識無法理解內容
真的把內科治療的過程出來,要嘛,8成讀者看不懂,要嘛就當設定集在解說
試想
今天A醫師要把抗生素從盤尼西林換成三代頭孢子素
他心裡要OS一堆懷疑O菌種感染所以要怎樣換抗生素的理論,這能看嗎!
而且這是升階還好理解,降階的話讀者更難理解
要OS一堆醫療成本、抗藥性生成的問題。
只有狗屎仁醫的盤尼西林無敵,幾乎什麼菌都能打,要不是最後那個綠膿桿菌
我還以為是piperacillin呢!
總結
外科系在圖像跟文化傳播表現上有優異的文化意象可以使用,
容易跟讀者產生共鳴而且專業知識門檻相對低,反正不用在漫畫中囉嗦
我怎樣繞過哪條動脈、如何分別ABC神經,只要雜魚在旁邊讚嘆好快的刀就可以
本質上跟武俠小說沒兩樣。
最後強調,沒有要戰內外科,反正也快沒人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