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ay9592197 (綿羊駝)》之銘言:
: 小魯最近頗無聊
: 於是又把之前朋友送的Dead Rising 3拿出來回味
: 故事大綱大概就是
: 主角是超猛的汽車技工會組合一堆東西
: 然後要搶在七天後的轟炸之前逃出城市
: 於是小魯就突然想到
: 這麼多殭屍作品,大致都是以病毒為題材
^^^^^^^^^^^^^^^^^^^^^^^^^^^^^^^^^^^
: 也就是說這些殭屍都是人為或半人為製造出來的
: 可是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知道
: 想要毀滅世界的話殭屍病毒根本是個絕爛的點子
: 只會被政府封城 燃燒彈收一波整個滅團
: 不如做幾顆核彈把世界炸一輪
: 製造出一堆殭屍
: 長的醜,又笨又跑得慢
: 就算一群殭屍打人海戰術還是被主角拿一堆奇怪武器虐爽爽
: 有沒有殭屍的生存意義到底是什麼的八卦ob'_'ov?
ㄏㄏ
很多人想到殭屍或聯想到病毒,也許是受惡靈古堡電玩系列造成的影響。
但追溯到最早殭屍文化形成時,根本與病毒沒關係。
把Zombie這個詞彙從海地巫毒的受害者轉變成為吞食人肉的走路屍體,賦予其新的形象
並影響接下來50年影視流行文化的是1968年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此片造就了現今流行文化的殭屍形象
1.為死者復生而來,且要破壞頭部才能使其停止
2.具有食人性
3.具有傳染性
在這部描述受難者在被活死人包圍的小屋中求生的電影中,並沒有詳細解釋這個現象
的成因,只有廣播新聞提到外太空的衛星爆炸,產生了強烈的輻射線於地表。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否定了美國的樂觀主義,並從越戰以及美國過去的歷史
中,悲觀地認為慘劇是會一再發生的:
也因此,片中並沒有明確的傳染原,而是一種現象:
「任何死因的屍體,只要腦部不被破壞都會在死後開始活動。
被活死人咬到,將會導致你的死亡,被咬到並不是變成殭屍的原因,而是
導致你死亡的原因,而在你死亡之後,你就會變成活死人。」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不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娛樂程度,視覺效果上
都讓人震驚,因而在70~80年代有了許多跟風追隨的殭屍電影,而自成一個恐怖文類。
舉幾個例子來看:
在1974年的歐洲電影《Non si deve profanare il sonno dei morti》當中,導致活死人
成因的是農業用機器的噪音。(英文片名:《Let Sleeping Corpses Lie 》)
85年《Rrturn of the living Dead》中是因為化學軍武的毒氣洩漏導致屍體復活。
同年的《Re-animator》則是向屍體注射復活秘方可以讓死人復活。
92年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的《Dead Alive》裡面則是被骷髏島的鼠猴咬到就會變成
殭屍。
至於向電影致敬的Dead Rising 系列則是在從事蜜蜂寄生肉牛可以提升換肉率
的研究時,使蜜蜂寄生的人類變成殭屍。(這邊有錯再請指正)
拍攝《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導演George Romero,後續又拍攝了五部殭屍電影。
1978年的Dawn of the dead接承著Night的世界觀,講述一群生存者在購物中心奮力
求生的故事。此片構築了末日求生為大架構的殭屍片類型,以購物中心為背景也被
Dead Rising一代遊戲接著使用。
Dawn of the Dead其實在談論的是70年代美國經濟的問題,此後George Romero也融入了
軍事與科學的衝突,大美國主義的國際問題以及新世代媒體造成的問題在他的殭屍電影。
殭屍末日現象可以是導演反映政治的工具,也可以是具有娛樂價值的敘事背景
所以把殭屍跟病毒劃上等號來理解自然會產生狹隘的見解。
殭屍作品中探討的即是在極為極端的情境下所發生的故事,已經「死掉」的殭屍自然
沒有甚麼生存的意義,只是隨著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理念賦予其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