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
我們的教育體制有一種信仰:
「課內的你當然要會,課外的不僅不能違背禮教、最好還要幫課內加分。」
金庸之所以是學校常推的優良讀物,主要理由是文筆、價值觀正向,其次才是精彩;
把金庸的劇情和對白原封不動、但文筆和包裝改成輕小說風格,看長輩還會不會推嘛?
關於這些長輩為何想選出「經典」,理由恐怕只有這個。
回頭來說,
看完這篇並不覺得這位作者在捧輕小說,
(我認為有輕微的貶意,類似「我不太懂、也不想妄下定論,但看起來大多有點糟糕」)
而是屈就孩子、想在孩子的興趣中找到能滋養他的事物。
她可能忽視了這種「滋養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問題。
人都需要放鬆、看看閒書也沒什麼,
作者怎麼就不想想自己的孩子閒下來是看小說,而不是打電動?真是好家教啊。
(有些家庭是完全沒有電視和電玩的呢。)
再者,
輕小說本質上就是大眾讀物,「經典」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之於大眾、一種之於深度,能在其中取得平衡的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而大眾與深度可以說近似光譜的兩端,
輕小說極偏大眾、才需要那麼多刺激感官的圖片,甚至也為了大眾,不可能期待一個作者
十年生出一本經典,因此也不用期待字字珠璣。
因此我倒是認為,這位作者認定的「經典」其實與學者相差無幾,
只是由於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因這份書單獲益而認為:這個經典實在太不食人間煙火。
但孩子早就給她解答了:『這些書好看、不費力,又能紓壓!』
紓壓啦太太。
兒子求的是『紓壓的管道』,和『學者給資優生的課外教材』是兩碼子事,
拿這個來說學者要「理解孩子的世界」,結論是對啦,不過似乎誤會了什麼。
她應該要找的方向是:能讓兒子覺得有趣的、膾炙人口的名作。
把這種作品當禮物送給孩子。
而且,
我一點也不覺得需要遷就到「只在輕小說中」找。
我更傾向於送一套《龍族》,超棒的不是嗎?有人性、生死、有端雅劍、有怪物蠟燭匠。
這位太太應該來版上發文請益啊,
她該做的不是自己跳下去看輕小,而是學會用PTT或估狗來請教高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