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討論提到為何不創作台灣文化元素的奇幻作品
很簡單,沒市場
目前一提到奇幻作品
第一印象大概都是魔戒那種,劍與魔法、精靈與矮人、神明與惡魔
諸如此類的
前面討論也提到有些作品也嘗試著使用台灣文化元素
但銷量看來都不太好
在商業導向的產業裡,沒市場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那為何消費者接受度不高呢?
大概是沒共鳴、沒替代感
因為大家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度就不夠了
魔法少女林默娘、鐵拳無敵孫中山這種大家較了解,可能接受度較高,還有些發展的可能
其實個人認為加入大量惡搞元素,也是把客群縮小了
這種較了解、接受度較高的,發展都不怎樣了
更不用說距離我們更遠的,像是原住民文化跟為水源而戰這些東西了
而且這種作品出來國際市場也是會很慘的,就更不會有人想往這方面發展
像賽德克巴萊,基於導演魅力、事先宣傳、國片風潮時,才在台灣打下不錯的票房紀錄
但要賣到國外,連大陸都賣得不怎樣了,更別說其他文化差異更大的國家了
所以台灣市場對於魔戒這種類型的作品接受度就會比較高,也就比較有市場
只要國外大賣,台灣行銷再炒作一下,大多票房、銷量不錯
但自身要創作這類型的作品,終究也不是自身文化出來的,而且也沒國外大賣的行銷賣點
而創作這類型作品,大多是像是臨摹一樣照抄而已
有的也嘗試東西方元素合併,但多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