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ltu (ka)》之銘言:
: 前者可視為故事集,每小短篇都討論了一些主題,後者傳達了托爾金對戰爭和死刑相關的一些反思。
: 在C洽就不談太多文學,最近日本有名的科幻作品,
: 攻殼、蘋果核戰、図書館戦争、Psycho pass、來自新世界、楽園追放(同時間還有類似的好萊塢電影《極樂世界》)
: 清一色在探討如假包換的社會哲學問題
: 你可曾看過臺灣人認真看待哲學而非當成腦子壞掉才去碰的沒用東西?
: 你要說臺灣人喜歡寫一種作品,代表有這個風氣與文化。
: 臺灣沒有哲學教育,而接受文學教育的時候,選文絕大部分都是與現代法治民主社會相矛盾
: 的中國帝制獨裁時期思想所產出的作品。
: 養出成熟的文化?
: 我認為很難。
: 還是繼續寫不需要這麼多包袱與底蘊的輕小說比較有商業價值。畢竟大家都知道搞哲學的沒
: 飯吃。
科幻很追求一種東西, 就是「合理化」.
相比起其他種類的小說, 他的前因後果和結構都必須合理, 他可以有一些
很離譜的設定, 例如有甚麼瓦普航行, 原力. 但是你只能在設定上離譜,
而且離譜的部份需要被清楚定義. 在那些部份以外, 那就是要和現實一樣
的運作.
這其實是中華教育的弱門... 寫科幻小說, 需要清楚的邏輯思考, 以及合
理主義, 而我們的教育, 基本上是欠奉的. 不知為何我們的中小學教育,
邏輯學幾乎不見影, 只有你讀理工科時, 數學上會稍為提過一下數理邏輯
, 然後就沒了. 結果寫小說也很常出現不講求合理化, 前後矛盾的東西,
不過寫的人和看的人都沒關係所以也沒問題. 但是科幻小說要這樣寫的話
, 一定會被罵個狗血淋頭的, 因為科幻小說最忌不合理, 一旦出現這種東
西就會被讀者罵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