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rkban (馬克白)》之銘言:
: 感覺尼特這兩個字
: 好像已經跟平凡的高中生一樣
: 常常出現在作品中了
: 從很多不平凡的平凡高中生,還能拯救世界到處打BOSS
: 跟妹子摟摟抱抱說自己沒有女人緣
: 到現在很多不尼特的尼特,一見面就到處搭訕
: 嘴巴一打開話就說不停,完全不想想果列奴受的了受不了的講
: 做事還會顧慮剛認識的人,甚至去死
: 這種人說會宅在家裡誰信!
: 沒整天去女校外面蹲點就奇蹟了
循環是, 社會先創造一個稻草人出來打, 然後很多人被人攻擊時, 被標籤成
那個稻草人, 將他妖魔化, 之後創作者就會開始拿這個稻草人, 將他變回普
通人, 然後作品就會大受歡迎. 因為很多被標籤的人都感同身受.
例如七十年代, 就有很多不良少年的漫畫, 因為很多年輕人都被標籤為不良
少年, 但經過創作美化後, 不良少年就成為一種浪漫. 後來則開始以「頑童
」為主角, 不久之後就是「眼鏡男/女」, 「電視兒童」, 像五代裕作那樣
的重考生, 到近期的「電車男」, 「御宅族」, 「腐女」, 「宅男」... 基
本上都是同樣的模式.
事實上脫離了標籤, 人類還是那樣的本性, 標籤將人面譜化, 像是一個地圖
砲把很多人打成阿宅(例如: 玩遊戲就阿宅, 看動畫就阿宅), 然後標上一大
堆負面的行為(阿宅就不善交際, 外表糟糕, 不運動---玩遊戲的人就一
定不善交際, 外表糟糕, 不運動), 但實際上玩遊戲並不會導致後面的事,
而你不玩遊戲也一樣可以不善交際, 正如不良少年不一定是壞人, 頑童不一
定不懂事, 創作都是把他們還原成正常的模樣, 把標籤的作用中和, 然後很
多人也坦然說自己就是不良少年/頑童/阿宅/腐女, 就是不再害怕那些標籤.
NEET 也是其中一個標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