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side.com.tw/2016/06/04/vr-ar-taiwan
才短短過半年,台灣 VR 發展為何已落後世界?
LadyCoRi
經歷了半年的推廣 VRAR 產業,同時也是在 Computex 中和多國內外朋友們談了很多這半
年全球市場和產業的變化,綜合一些心得,想跟大家聊聊
1.6月初中國有兩個很重磅的 VR 相關消息
一是 Jaunt VR 和上海 SMG,以及微鯨 VR 即將合組公司「Jaunt 中國」,並透過此合組
公司讓 JauntVR 在中國發展的高端 VR 影視內容。二是暴風魔鏡和 Leap motion 合作推
出了新款 VR 眼鏡盒暴風魔鏡 5plus,支持手勢識別技術。
這兩個消息中,我看到的共通點就是: 中國VR廠商間的競爭已經拉到了一種新高度: 有實
力的廠商直接與國際標竿大廠對接合作來奠定己身於中國 VR 產業市場的至高點。
前兩個月中國廠商喊得聯盟也好、生態圈平台,頂多也只是自己國內廠商串串喊喊,一起
做話題而已,雖然看起來嚇人,卻也只是紙紮老虎;但他們開始是聯合 Leap Motion、
Jaunt 這等一等一歐美公司在中國做生意時,它們就已經把產業競爭從公司的個體較勁拉
到了國際生態系整合的資源戰。
以暴風魔鏡和 LM 合作為例,原本只是一個低階的 VR 手鏡盒,功能、造型都普通,許多
台灣廠商自製的 VR 眼鏡盒都還完勝它,但如今這個合作卻一舉把這石頭點成金,馬上拉
高競爭門檻,台灣做低階VR盒的廠商怎麼有能力去找到類似 LM 的廠商合作來翻盤?這好
比一個遊戲新手還沒解完新手村的任務,就馬上被丟在高手競技場中,再裝備、天賦都還
沒滿點數值前,就要跟魔王打,這樣的一場遊戲局,誰能打得下去?
2. Computex 看到的 VRAR 創業團隊危機:
今年我特別留意了 Computex 參展的 VR 團隊,扣除國外參展的 VR 創業團隊後,我發現
今年參加的團隊跟去年幾乎大同小異,而廠商參展的展品內容也無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
這是一個警訊: 這一年中 VR 市場變化極大,許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型態已經浮出
,但台灣的創業團隊所展示的的成品和商業模式仍是停留在去年的標準,甚至目前還在發
展市場中競爭飽荷的項目,這樣的競爭力實在難說服國際買家和投資人來採購我們的產品
或服務,而我們還在怪為何買家不來台灣看團隊…對大市場(歐美、中國)的市場數據、技
術發展、產品型態情報掌握不足,成為台灣創業團隊的最大致命傷。
3. 黃國昌立委的 VR 國會質詢大家都劃錯重點:
重點真的不是林全看到甚麼 VR 內容,而是為什麼我們的行政院長對此新科技如此陌生,
以及當黃立委問到對這產業有何具體推動發展想法時,台上長官僅以”在亞洲矽谷”的計
劃中有初步規劃來含糊帶過。 這我真看不懂了,這和亞洲矽谷計劃有何關係呢?
當我們國家官員還在含糊用 A 作 B 來搪塞時,中國的福州市人民政府就在兩個月前公佈
了促進 VR 產業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從專屬項目基金、園區基地推動、獎勵外商和中國
廠商發展合作等,一條條、一項項的清楚列出。這,才叫做具體推動說明!
而這兩個月期間,大陸類似福州市提出的 VR 產業扶持的其地方政府還包括了上海、北京
、蘭州、南京等等迅速增加中,不要說和中國企業競爭了,光是政府制定個推動想法,大
陸就比我們快狠準,在這樣政策支持匱乏的環境下,我們廠商要怎麼脫穎而出呢?
4. TAVAR 和 TSS 的合作,贊助 VRAR 創業團隊至海外加速:
這是我最近和行業、媒體記者朋友常常提到,務必請大家 多多支持的合作專案。
台灣廠商現在面臨的問題 已經不是你做不做VR,而是你做VR能不能拚的過人家活得下去。
半年前我們還在說這是台灣的機會,因為全球都還在摸索中,台灣跟大家都在起跑點上;
而現在我要推翻這句話:台灣已經落後了。因此,任何現在想投入 VR 發展的廠商,要更
現實的去評估自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勝出機率有多少,而評估的方式也不是窩在這島
上自己用著過時的市場情報來衡量,而應該是勇敢衝到大市場中,在那想辦法和這些國際
團隊搭上線,從合作中來評估。
我去年認識一個年輕人 C,他在美國唸碩士期間,和朋友拍攝了一部 360 度影片,並認
真地和美國同業們取經了解市場回饋;另外他也很幸運地爭取到在一家 VR 內容開發的領
導公司中作實習,當他實習完畢後,他也決定了要創建自己的公司。
C 的 startup 是否能從市場中脫穎而出我不曉得,但我肯定 C 的公司會比國內的 360
度內容開發公司更具國際競爭力:不在於 C 和他團隊的作品經歷,而是在 C 比國內業
者更了解大市場需要、大市場的競爭技術、以及和專業團隊的合作人脈,這些讓 C 勝出
。
為了要讓台灣 Startup 有 C 這般機會,我代表著 TAVAR 台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
和 Taiwan Startup Stadium 台灣新創競技場 Anita Huang合作推出了 VRAR 創業團隊海
外加速計畫,讓團隊有三個月時間在海外研習,接軌當地專業團隊、市場。要改變公司競
爭力?先從改變創辦人的腦袋和眼界開始。
講了這麼多,感覺結論偏負面,然而卻不太代表我認為台灣團隊沒機會了,只是這場戰役
已經轉型、而我們必須察覺到這其中變化而隨時調整。VRAR 這場風還會吹的久、吹的長
,我們必須隨時看清風向的改變,即刻調整自己的角度(產品發展方向和商業模式),才
能夠在這大潮漲起之時,能夠凌駕浪頭、而非淹沒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