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做起來比較不容易就是了,那就是自己創作。
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你自己做過,你再看別人做的,再看經典之作、名家
之作、騙錢之作,感覺就不一樣。因為你開始可以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你自己有畫過漫畫,那麼,你朋友也會對你的看法更感興趣,這是人之
常情,我們會想看到內行人怎麼講。
但世界上又存在一個「同行不互評」的不成文默契,致使你很難從線上的作
者那邊得知他對當前其他作品的看法,除非那個作者自己嘴大。道理很簡單:沒
有人是完美的,就算你是誠實發表見解,只要有批判到,就很可能會引戰,燒到
自己。
有許多創作者,在出道以前發表過不少深入的評論,但出道以後就很少了,
要嘛不講,要嘛只讚幾句好,要嘛把意見埋在自己的作品裡。如林夕,他出道以
前,大學時代,就寫過不少詞評,寫得非常好,後來他自己成為詞人,成為每週
好幾篇專欄的作家,他對歌詞的功夫越來越深,但他幾乎沒有再寫過當前歌詞的
評論。但你會不會感興趣他對某首歌的真實看法呢?想要的話,那就只有你和他
交情好,私下聽他講,或者你自己變成林夕。
十年前北京人藝來台北演《茶館》,我去看,發現後面坐的是顧寶明和金士
傑,演出過程中兩人不時竊竊私語,害我都不專心,很想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他
們怎麼看台上這些同行。後來實在是一句都聽不清楚才放棄。
然而,當你還不是名人或從業者的時候,這些顧慮就不需要。你自己畫過幾
篇漫畫,就算只是單幅、四格、短篇也好,你的見解在友人心目中,就會比其他
普通朋友有份量。你自己寫過小說、劇本,評起動畫和電影就比較能手到心到,
雖然還是比不上真正在那裡面做過的人,但在朋友圈裡面應該夠讓你維持交情了
。
這和前面所論述過的「鑑賞」是兩種不同路數。當你是影評人的時候,你追
求的,最終就是文化研究、比較文學那些學術的境界,你對自己和別人評論文的
標準,都會一再提高,高到稿費付不起的程度,而讀者--這時候能看懂你文章
的,除了同類以外,大概也不多了--這些同類讀者也會用同樣的高標準和你較
勁。這是一種物質報酬不多的智識競賽,有人願意玩,我們要尊敬他。但不管他
們多用功,隨便一個人隨便一句「那麼會講,你自己來做做看?」就足以令人覺
得我花這麼多精力在這上面都是屎。可以撐過這些閒言碎語,仍然保持平心的評
論者,必然是一個精神堅韌的人,值得結交。
而若你也是作者,那就不一樣了。你評論別家,可以很輕鬆隨性,隻言片語
,都有可能讓人在乎,乃至於真正有所助益。大陸有一個漫畫家叫龔鼎,筆名CMJ
,這人前幾年在縱橫中文網連載講漫畫的漫畫《比馬大戰記》,非常好看。他個
人網誌裡,也有不少對日本漫畫與漫畫家的評論,關注點主要在說故事的手法上
,很值得觀摩。未必他講的就是金科玉律,而是我們可以從中揣摩,一個創作者
是怎樣在其他創作者那邊汲取技藝的。這種學習的心思可以應用到任何行業上。
說故事的能力,即便不是所有行業都能用,至少交朋友、帶親戚小孩可以用。是
的你沒有老婆沒有女朋友也沒有妹妹,但你總有幾個親戚,碰得到他們的小孩吧
。
《比馬大戰記》:
http://comic.zongheng.com/series/448.html
前幾篇很惡搞,但就能抓住你。再看下去,你會發現他愈來愈認真,畫工愈
來愈細,也愈來愈反映沉重的現實。
龔鼎其他短篇的風格,有藤澤亨、古谷實等人的影子,但是可以看出他不是
無腦的山寨,他是努力在模仿中把那些化成自己的東西。這等用心使他比起同輩
高出了一大截,也遠遠超越了尋常那些只愛畫美圖、只想畫一些很帥的場景的插
畫同人。而他通過這漫畫與網誌和讀者交心,也漸漸得到了一群支持者。這是我
認為值得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