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mlisgood (菜市秋)》之銘言:
: 原因才不是什麼怪力亂神
: 小倩拍鬼片也都能得獎
: 關鍵在當時那屆是金馬獎電影圈大內鬥
: 因為搶國片輔導金
: 第一波被打到的是蔡明亮
: 蔡明亮直接退出金馬獎又發公開信跟金馬評審嗆聲
: 業界則罵蔡明亮是外國人卻拿台灣輔導金拍片
: 電影業界就跟創作界反目起來
: 而蔡明亮退出金馬獎,業界修理不到人
: 就轉而去修理同樣是創作聯盟
: 而且是蔡明亮老師的王小棣
就是封建的內鬥,而不是真心為了獎勵創作,其實台灣的金X獎系列都是如此。
台灣的藝文創作恐怕是少數還沒有轉型完全的,試問大家,漫畫或者動畫創作的客戶是誰?
我想大家會回答:「當然是大眾啊」
但其實以前很多不是這樣的,而是「評審」
很簡單的觀念,創作需要資源,創作的工作人員需要得到支付。
當創作沒有人買單,或者創作人或者公司不知道如何讓大眾買單(是哪一種原因,我就不探
討了), 所以只好請評審買單,得到獎勵,拿到政府的補助金。
而這時就會涉及到非常封建的世界,你是誰誰誰那派,你是不是認識哪位大老?當創作人的
生計是被獎項而左右時,有得獎就是 1,沒得獎就是 0,這是不可能開花出一整個產業。
賴聲川的夢想家表演也是很有名的例子,在這種體制之下,優秀的東西會被淘汰,關係良好
的作品才會得到大筆資金補助。而且學校教育還是引導學生往領補助的方向走(也就是依賴
),而不是學習如何自立,如何在市場中生存。
創作要走向不用補助也能生存,得獎只是錦上添花,這樣文化產業才發展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