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amatobar (747-8I)》之銘言:
: 我比較常去的租書店(北北基)
: 這五年已經收了超過八家
: 簡單一句,現在的租書店根本沒啥賺頭了
: 跟1970年代和1980年代根本沒得比
: 我認識的,1980年代就開租書店的,到現在還在撐的店家,都說現在根本已經在開慈善的和
: 殺時間的,當年開租書店的賺的錢,可以買車甚至買房,現在?
: 總之,租書店的沒落,也是台灣經濟的縮影之一
租書店不只是台灣沒落,包含日本在內,只要是存在漫畫租書店的國家,
不分文種語系,全世界全都有這樣的情況,舉例來說美國的線上盜版漫畫,
某些州其實猖獗程度跟對岸有得拚...。
店家不是減少、轉型就是得另想辦法結合其他策略,甚至是豪賭,
否則很難生存。
這是網路的方便所帶來的衝擊。
我中永和也是比較熟,在我國小時候,以永和的秀朗國小來說,
半徑500公尺內就存在超過8家租書店+5家電玩遊戲店,
現在整個永和區還存活的租書店應該只剩下3家...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圖書館關係,
因為現在連公立的圖書館都有漫畫、小說專區,
雖然集數不一定齊全、零散,
但是數量跟規模已經漸漸多到有理由去圖書館消遣就好,
畢竟圖書館內閱免費的。
我覺得租書店要活下去,光是兼出租DVD與小說還不夠,
得想出更符合時代的經營策略。
1.
例如,現在很流行"行動租書店",開著一台改裝的發財車、貨車、小卡車,
變成一個行動圖書館,配合天氣或時機,可以機動的到各個熱點或景點,
變成一個小型的露天租書店。
2.
轉型成 線上實體出租店,這種類型的店比較有轉型的潛力,
而且令人意外的是,目前線上的實體出租店仍相當的少!
概念就是配合網站,透過物流或便利商店,達到線上出租實體書的方式,
這樣店家就沒有店租的成本壓力,有的只需要的是倉庫與網站與物流管理,
營運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不少,且顧客群可以不再限制於小區域、 甚至擴展到全國。
3.
反其道而行,反而加大租書店規模。
這種豪賭的方式大概只有日本與香港有看過,但本身都是那種出得起大資金的名店。
日本現在有很多店就是這樣,反而擴大規模,有包廂,包廂裡還有電腦,
電腦還同等網咖方式經營,書本的種類多到連同人誌都有,重點是已經不再限於
ACG,甚至連一般最新圖書、雜誌、期刊都有。
簡單的說變成一個完全的個人娛樂室服務,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
但我個人覺得這種高消費的方式實在不適合台灣。
4.
私營圖書館化,某種程度也是在擴大規模、就是增加圖書與多媒體種類
,不在僅侷限於娛樂類,減少哲學與語文類,增加實用類書籍,
但因為是付費的私營化圖書館,有資金收入就可以維持進新書的進入,
所以必須跟一般公立圖書館做出區隔。
例如店內的定期有最新的電腦叢書、擁有最新的參考書、各式熱門最新雜誌
、最新下檔熱門片等等一般公立圖書館不太會有的服務。
以上僅供參考。
作者:
Cishang (辭..)
2016-12-28 17:39:00可是1.想想在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的大自然裡看漫畫...?
作者:
LayerZ (無法如願)
2016-12-28 17:43:00其實永和區我知道的就超過三家,因為我有特別去找不過都有些是那種從外面看就不會想進去那種..而且大多在巷子內樂華夜市年初去看就收了,對面巷子裡另一家進去有一股很重的霉味,很多書應該都毀了沒辦法整理..
作者:
hom5473 (...)
2016-12-28 17:48:00大部分都陷入惡性循環了吧 越賺越少 書換不動 生意更差
作者:
LayerZ (無法如願)
2016-12-28 17:48:00恩,竹林路小巷花蝶也收了,仁愛路上有一家還在那還真的沒幾家...只能轉型咖啡店化了..
作者:
hom5473 (...)
2016-12-28 17:52:00咖啡店也很氾濫了吧 台灣人創業第一選擇?
作者:
LayerZ (無法如願)
2016-12-28 17:54:00搞得現在要看少見的書要跑到永和國中那邊,再沒有就要過븮橋去公館
作者: winiS (維尼桑) 2016-12-28 17:59:00
把庫存用google文件之類的平台上線就很好了
作者:
LayerZ (無法如願)
2016-12-28 18:17:00因為書跟下午茶/咖啡相性最合阿..
四號公園周邊都倒光了XD 但永和保平路大都會 中正路永利路席滿客
永和仁愛路上的河馬租書活得好好的,反而租書店旁的滷味倒了www
作者:
joyisman (大学院戦隊インジャー)
2016-12-29 08:36:00光秀朗對面就2家了3這種在台灣也很多啊,北車跟西門都有這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