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當然已經有許許多多對於東京殘響這部作品的討論,而我想就自己的欣賞觀點──
由相較之下渺小的「個人感情」來看這部作品,也就別再反駁說這部作品的核心是後二戰
社會議題、恐怖攻擊......等等,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切入角度不同罷了。
首先,先以一個懸問作為開頭──這也是我從第一集開始就不斷思考著的事情──為什麼
要在這部作品裡面放進 三島理沙 這位角色?
請各位讀者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聽聽我對這部作品的看法吧。
我會認為這部作品真正最具核心的是關於「社會不適任者」的價值觀表述,輕則在學校與
家庭無歸屬(理沙)、重則無法存在於這個世界(NINE和TWELVE)。
欣賞一部作品時,我常抱持的切入角度,就是思考「這部作品打算面向什麼群眾?」,而
我認為,這部作品很明顯對於青少年、甚至青年有最大影響力。再思考平行的觀眾群分布
,我相信,最受感觸的會是一群對於生命現況與社會不滿的,無論徬徨或是堅定的人們。
這兩者當然很簡單能從作品本身的設定看出,但認清這點會能更理解為什麼我用這樣一個
角度欣賞這部作品。
東京殘響這部作品的劇情主架構,讓我有種看到巔峰時期柯南的感覺。確實有很多被誇張
化的計算、思考能力、策畫、爆破與動作場景,但勉強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也有一定程度
的解釋這些要素,同時再加入許多較冷僻的知識(科學、傳說),讓精采度提升許多。
劇情方面我認為是很好的,至少是有中等以上(私心會給上等),雖然確實會有人吐槽一些
情節的不合理,但我原本就是最劇情合理性接受度很高的人,同時我也認為在劇情的「明
線」之下所敘述的感情「伏線」是我更想關注的,所以我就直接跳過劇情吧(劇情要吐槽
、要抓BUG永遠不會有結果,所以我不奉陪):
FIVE:
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壞掉的角色,確實,各種意義上是都壞掉了。人格的崩壞或許能歸
咎於幼時的實驗,但事實上,即使沒有任何決定性影響,人格崩壞也會發生。所以接不接
受單純看觀眾個人對「人」的接受度,我也不再提她崩潰的合理性。(人性沒有合理性)
再從劇情來看,她為什麼對於NINE執著?我們先回到幼時NINE和TWELVE逃出時究竟發生什
麼事?這點直到最後劇情都沒有完整講完,從片段中我會認為是這樣:
首先,NINE相較於TWELVE,與FIVE的關係一定較為相近,從夢魘和執著(NINE只有在與
FIVE有關的場合才有過明確的情緒表達與焦躁)能看出這點。
而由「捉迷藏」這點我推測,逃出時他們同時利用了與FIVE之間的遊戲,而到最後FIVE卻
沒有成功逃出,對於FIVE來說「遊戲」是「輸」的,「逃出」也輸了,前者是象徵性的表
象、後者是內含性的真正價值,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沒能逃出、而被拋下,所以才會執著於
想追上(贏過)NINE,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最後死前FIVE會說道:「我一直都贏不過你,我一
直想要贏過你......我能活到今天都是託你的福,對,是你讓我活下來的......要連我的
份也活下去喔,NINE。」對她來說,從未想過殺了NINE、復仇......等等,純粹只是要「
追上他」,或許這份執著在多年間成了一種感情也不一定,但這就無從得知了。(最後的
吻是可以聯想到愛情的)
柴崎與羽村
柴崎的角色位置與刻劃非常明確,就不多說了。那羽村的角色呢?他作為柴崎的對比當然
功不可沒,讓柴崎這角色更加明確,但他自己本身其實就應該被看作是「十五年前的柴崎
」,同樣執著、奮不顧身,唯一不同的是經過事件淬鍊前後的衝動和冷靜。於是這種借重
角色的「年紀先後」對比就在這對警察中體現了,而事實上十五年前的柴崎在被調職後就
放棄了追查,羽村卻直到最後都決定跟隨,最後柴崎想辦法支開羽村我也認為是很好的描
寫。
NINE
作為人格、目標重頭到尾都沒有改變的他,也沒有太多模糊點可以說,大家也都能看出他
的「面惡心善」。對於理沙的處理,他相較於TWELVE確實是較為善良的,將她捲入的結果
一定是悲劇,所以他才不斷反對,至於TWELVE堅持留住她這點,我到了下部分再說。回過
頭提,NINE除了與FIVE有關之外幾乎任何時候都以不傷害到任何人為優先,在機場他曾經
因此提出要讓炸彈引爆,而TWELVE的:「那理沙怎麼辦?」才讓他冷靜,再想出對策,即
便NINE嘴硬說FIVE如果想逃出,當時一定逃的出......之類的話,但他卻對FIVE一直抱持
著愧疚感與眷戀,而最後FIVE終於追到他,並對他坦白、獻吻、再自殺,這對於NINE就是
一種「救贖」,他最後一次耳鳴是在死前,也可以看作是因為他無法完成FIVE遺留給他的
:「活下去。」的一種暗示。
另一個想提的是TWELVE「背叛」NINE時,NINE的決定是果斷去拿原子彈,這我會認為是對
於TWELVE的「重視」,他相信TWELVE會看重理沙性命大於計畫、也認為TWELVE可以由此抽
身,由自己去承擔所有責任,所以獨自前去策畫與自首。
TWELVE和理沙
(這是最重要的感情線,我又私心對這對有很深想法,所以一起講)
如果很表層的看TWELVE,或許會認為他是為愛情背叛朋友的男人,但我認為沒有那麼簡單
。他之所以一直放不下理沙,很明顯是因為「背景相似」,同樣的社會不適任(雖有強度
之別)、同樣沒有歸屬處,那麼為什麼堅持要留住她?若是要幫助理沙,以他們的手法有
太多能做的方式太多了,但他卻堅持將理沙留在身邊,甚至為了他付諸生命:
NINE和TWELVE活下去的依憑只有一個,那就是將計畫完成、將秘密公諸於世,對於他們來
說世界沒有更多感情因素,以NINE的觀點來說,是不該有感情因素。但對於任何人而言(
甚至不只是青少年),感情卻是必備的,NINE之於TWELVE是同伴、而不是歸屬,他們同樣
在這個世界上不會留下任何東西,所以他也對理沙說了:「請不要忘記我」,這是對於他
們存在的價值延續。
另一方面,在活著的當下,TWELVE和理沙同樣真正獲得的是「救贖」,他和理沙相同,他
們從未被一個人需要過,而對於當時的理沙來說,TWELVE是「必要」,TWELVE也同樣將她
視為「必要」(付諸生命拯救她),這樣的相互依賴與被依賴使他們的關係密不可分,而這
層關係最後為他們都帶來「救贖」。
我尤其喜歡摩天輪那一幕,TWELVE說道:「不要再為這個世界說對不起了,你沒有錯。」
這句話對於生存於社會夾縫中,在學校與家庭都無法尋求歸屬的理沙而言,就是最任性的
救贖,她不用再卑怯地對世界低聲下氣,有一個歸屬讓她真正能夠依靠,所以理沙止住眼
淚後說了:「謝謝。」並且一改原先的怯懦,要TWELVE拋下自己。
另外,TWELVE曾說過理沙的顏色是黃色──在美國傳統中,為迎接從危險的地方返回的人
,會綁上黃色絲帶。雖說是自己的額外聯想,但利用這套象徵,會讓這部分顯得十分美麗
。
看到許多人說理沙是兩人的拖油瓶,確實,以計畫執行上來說是,但若是沒有理沙,
TWELVE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得到「救贖」。
接著講一些故事中用到的象徵:
Sphinx 和Oedipus的神話對應到TWELVE與NINE 自身,這點我就不加贅述了,在作品中也
已經講的很完整,若是沒有把這兩者連起來......只能說真的看的太不認真了。
再來談談VON,在冰島語中是「希望」,代表他們兩人對於世界依舊抱有希望,想藉由揭
發醜惡事實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幸福,另一方面也能解釋成他們渴望希望,渴望自己眼前
有一條能夠走下去的路。無論如何,作為伏筆,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詞彙,與此同時,才
又那麼悲傷。
再來說說NINE說道:「我在聽的是遙遠的寒冷國度的音樂。」這指的當然是冰島,也就是
他一直都在傾聽VON(希望)。
最後提到殘響:
殘響,原指聲源在空間散發時,聲波經過不斷反射、吸收,並隨著時間而逐漸遞減至人耳
聽不到的頻率。
究竟為什麼要用殘響這個詞,其實點到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就表面意象來說,是原子彈爆
炸之後,所遺留下來的一片寂靜,但其實也影射了二戰之後日本的社會創傷。而若由我通
篇主導的感情切入方式的話,會認為這也同樣暗指了社會不適任者對於社會的無力嘶吼:
NINE和TWELVE利用「爆炸」,使社會注意到他們的「聲音」,但社會中更多的是像柴崎在
面對大魔王時說道的:「即使是風雨中的蟬聲,我也會繼續嘶吼下去。」──風雨中的蟬
聲,回過頭看理沙,這樣在社會中無立足點的人有多少?而他們的聲音要如何被聽見?即
使怒吼、即使咆嘯,最後也只是在人群中反射、吸收,最後減至聽不見的頻率而被忽略。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認為整部作品在探討社會不適任者的存在、無奈與反抗,而其中也包
含了他們的救贖。
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音樂真是不用多說的頂級,並非讓人愛不釋手、而是與整部作品完
美的扣合在一起。製作上也非常好,那些許多人不喜歡的留白,我卻私以為是這部作品必
須的,若是沒有那些空白,東京殘響無法成為東京殘響,那些空白要留給觀眾思考、在殘
響中思考。
我不會推薦所有人看這部作品,因為他的頻率確實很特別,若是喜歡挑毛病、或是喜歡萌
系作品的,很當然會覺得這部作品難打到心中。但我可以毫不避諱的說,這是一部非常、
非常優秀,值得一看、並且能收穫良多的好作品。
感謝各位看完,歡迎各位理性勿戰討論(鞠躬)
(內文中引用原作的字句,因為我看完網路上的頁面就死了,所以都是依照印象打的,有
務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