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ito (シト)》之銘言:
: 然後劉備的魅力
: 就是他那種與生俱來的隨和個性
: 就算他前期混的不怎樣,而且足跡遍佈大江南北
: 跟他見過面,說上話的人
: 都會被他那種充滿誠意的言詞及表情所吸引
: 以致於那些跟他流浪的人死心塌地追隨他
: 連當初愛吃生魚片的廣陵戰神陳登
: 瞧不太起一般人,但對劉備就是青眼有加
: 而曹操雖然表面上跟你稱兄道弟
: 但是他心底還是有一個盤算
: 在計算你還有多少利用價值
: 值不值得繼續讓他投資
: 這在當時的群雄是常態,但曹操特別明顯
: 當官渡之戰戰局緊繃時
: 袁紹家臣許攸來降
: 曹操可以高興地連褲子...喔不...是鞋子都來不及穿XD
: 出門迎接他
: 但當進了鄴城,許攸不斷嘴說是自己貢獻時
: 他可以利用完就宰了他(當然有部分是許攸白目)
: 簡單來說大概是這樣
: 當然細節還有很多可以提
: 至於孫家
: 如果你不是開國元老或地方世族
: 大概就是最差的選擇了
其實我覺得把問題扯到孫劉曹三人的用人風格就有一點失焦了,
因為這三人的用人風格只能說各異而不能說有高下,
彼此都有死忠換帖也都有用錯人或錯過的人才,
如果說因為劉備的用人比曹孫高明所以老關對大耳朵死心塌地,
那夏侯惇、許褚、呂蒙、凌統這些人是怎樣,都是ドM嗎?
我覺得應該要從關羽的人格特質來看這個問題,
他大概是中國有信史以來最成功的8+9無誤。
他一生貫徹的信條,就是所謂的「義氣」,或者說「俠義」,
(而並不是「大義」,至少不是客觀上的。)
所以從他的話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這句話有兩個重點:
其一,老曹對老關的恩,在老關看來畢竟止於物質上,
但是跟劉備是一種精神上的誓約關係,就老關的價值觀來說是與生命等價的;
其二,然而老曹的恩終究是恩,有恩必報,這也是老關的另一個原則。
所以為什麼後來民間直接將劉關張比為義兄弟的關係,
為什麼普遍認為劉備打夷陵是為了「私憤」,都是基於老關看待他跟劉備主從關係的延伸,
當然,更難得的是劉備甚至張飛也可以應和老關的這種價值觀,
並沒有辜負關羽,才會有至今這一段佳話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