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xian (litMager)》之銘言:
: 其實大家都知道歷史小說最擅長的就是張冠李戴,
: 但是魏延系列文下面有許多人認為
: 若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陳壽)
: 那司馬懿情何以堪?
: 但個人認為這樣的想法其實是被小說家洗腦的,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閒聊,並非引戰:
: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於治軍嚴明,兵器改良以及陣法,
: 然而他的戰績似乎是乏善可陳
: 回憶蜀國的許多重要勝戰諸葛亮扮演的都是內勤或是安定後方的腳色罷了
: 像是赤壁之戰主要為外交
: 四郡也是安定荊州
: 益州之戰好幾年也都是後勤
: 漢中等等也非他的功勞
: 等到北伐時成果也是寥寥可數,耗盡國力
: 但是看到這邊可以發現,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應該是無人出其右了
: 蜀地貧瘠,國家積弱,但是能夠不斷北伐,
: 失敗後又撐了好幾年,都是他墊下的基礎。
: 再來是他用兵的習慣,可以看出是個非常穩健的人,
: 沒有什麼突襲,奇謀等方式,大部分都是平穩出擊兵分多路
: (題外話,他的北伐路線似乎是想要拿下涼州來取代失去軍事重鎮的荊州。
: 個人也認為就算真的直接打長安風險太大,拿下了又如何?)
: 私以為陳壽的評價不為過
其實在演義裡面,有分次點出諸葛亮的缺點
從劉備託孤時告戒不可大用馬謖
罰二十以上皆親覽
趙雲七十歲還要上戰場
到魏國後起之秀一直在出,反觀蜀國都是那些老面孔,後期的主力還是從魏國挖來的姜維
私以為這些橋段是在暗示孔明看人、用人、提拔人上有瑕疵
或許在不過勞的情況下,多活幾年,就會出現北伐的良機
然後我認為呢,北伐那寥寥可數的戰績,並不能全怪在諸葛亮的頭上
因為北伐的難度一直都很高,這點演義也有寫出來,還拿了姜維當對照組
孔明的北伐劇本幾乎都是連打好幾場勝仗,但只要一敗,或是糧草出問題就必須退兵
下次再重頭開始
不像在打世紀帝國,佔了祁山,軍營、馬廄、射箭練習場蓋一蓋開始爆兵
這次優勢打不出來,就後退一點把人數衝上200再打一次
我想這也是諸葛亮用兵走平穩路線的最大原因
雖然演義一直都把北伐那些勝仗寫的神乎奇神
但是最後在五丈原費禕帶來東吳伐魏失敗的消息,接著孔明吐血、魏延踩燈
這個消息也是演義對孔明北伐的總結:無功而返
所以說我並不覺得演義都是在捧諸葛亮
演義只是用比較婉轉的說法,對諸葛亮做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