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算是比較好的。
三歲的時候媽媽買了電腦,文書處理需要。她說那台是宏碁小教授,我記得價
錢,64000元,含點陣式印表機,那是1986年。我和哥哥就玩起來了,那時仁愛路圓
環附近有一家宏碁的門市,裡面會賣一些遊戲片,當然是360k的5又1/4吋磁片。媽
媽一開始也跟我們一起玩《十項全能》(微軟,1982)還有《國王密令》(即國王密
使一代,Sierra)等等,我從那裡還學了最早幾個英文單字。我小時候的志願就是
做電腦遊戲。
後來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包括撥接BBS時代。總之上小學以後,考試考
不好或我玩太兇,媽媽會把鍵盤沒收,我還會去找出來,那時候,我認識到了人生
中第一個兩難問題:
如果我下一次考試考好了,那麼就證明了考不好是因為遊戲打太多,我討厭這
樣;但如果我故意不考好,那是跟自己過不去,而且狀況還是不能改善。
後來六年級的時候有一陣子,我在玩我們同學稱為「機器人快打」的《OMF 2097》
(Epic, 1994年,這遊戲mod很多,有人到現在還在玩),我好像是和六樓的鄰居
借了一下鍵盤還是趁有找到鍵盤的時候,改了一下AUTOEXEC.BAT,設定一開機就執
行機器人快打,這遊戲可以用搖桿來玩--我有一個三年級的時候買的熊貓出品的
手把,三百多塊,還滿好用的。這樣,我平日四點半回到家,老媽五點多才回來,
我可以玩個半小時。而比起遊戲更大的成就感,是來自這種靠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意
。
除了PC以外,家裡還有一套美規的任天堂,不過那個我玩得比較少,後來我
也沒有說想買超任或之後的主機,電腦夠好玩了。我也從《新遊戲時代》的奇幻小
說徵文開始寫作,開始想當作家。
國中高中的時候,一來是成績還不太差,二來是老媽沒管太兇,也就是看到了
罵幾句的程度,總之自己也知道不要太過份,例如一吃完飯,馬上坐進去打遊戲實
在太不好,但又不想看書寫作業,怎麼辦呢?那就看課外書。於是我比那些上補習
班的同學多看了很多書。高中時去網咖連線打CS非常流行,我卻只跟了幾次,因
為回家就可以玩了。高三也差不多是留校晚自習到十點,回家上一下網,十一二點
睡。
大學以後其實還是玩很大,這時候大人管也沒用了,你就是靠自己。讀研究所
的時候,有幾次去同層寢室串門子,我們連宿網打DOTA認識的。一進門,我看
到四條漢子,都在連線打同一張地圖,我頓時好像看到了四個自己,一個巨大的問
題從我心底浮起來:「我到底來這邊幹嘛的?」
又或者,當遊戲在讀取時,畫面轉黑,我從螢幕上照見了自己,一臉萎靡,這
種時候,也是會羞恥啦。當然,如果自己正事有做好,那玩一下的時候也就不羞恥
了。
去香港讀博士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住,繼續打DOTA和《文明》,這時又多了
《東方Project》。如果我不玩,都很用功,應該可以早兩年就畢業吧?然而這樣下
來,我也還是畢業了,而且學以致用,就可以來寫遊戲的文章,出相關的書。我們
這一代讀到研究所以上的學者,讀書可能沒有老一輩那麼精深,但有一點是肯定遠
超前人的,就是從小打遊戲看漫畫上網路,腦子裝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而且
還能時時更新。世界也已經是和電子遊戲、二次元文化緊密結合了,我們玩這些真
的是研究,真的能整一大堆東西出來貢獻產官學界的。
回家來,現在老爸老媽也在手機和平板上打遊戲,很簡單的牌類或三消那種。
他們已經忙完了所以誰也不能說什麼。我想重點是要讓人有更高的目標。你打這些
遊戲,就算打到很高分全破N次,又有什麼意義?相信大家都聽過這種話,或者自
己也會問自己。小時候我們會說語塞,或者賭氣強辯;長大以後,我們升級了,我
們可以編出一套套理論與配套措施,讓它變得還真有意義與價值。大抵,電子遊戲
在今後會有著和其他文藝形式同等而更厲害的社會地位,因為我們長大了,我們成
為有話語權的大人了。至於以後怎麼教小孩多玩好遊戲,少玩爛遊戲,特別是遠離
那些課金遊戲......這就是以後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