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認為蓋棺一定要論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當一個人死了後我們就
要像是肉品認證一樣幫他蓋章:你是聖人他是奸人、這是明君那是暴君。
人是複雜的,歷史也是複雜的。很多時候,要用一個簡單的名詞或形容詞論斷一個人
的一切就是一件十分傲慢的事情。甚至在很多時候,我們用的名詞本身也是沒有定義清楚
的。
很多人喜歡用道德標準來評論一個人,但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道德不是絕對的,例如
作為一個君王與作為一個人的道德是相反的。所謂的兄友弟恭、溫文儒雅的德行出現在君
王身上卻很可能變成了優柔寡斷、懦弱無能。在必要時刻血染雙手的決斷力怎麼看都不是
一個人該有的德行,卻是成大事時不可避免的才能。另一個例子就是承平時期與戰亂時代
的才能也有所差距,嗜殺成性的人在平常就是個殺人魔,在戰亂時代卻可能成為萬夫莫敵
的國家英雄。
正如前面提到的,唐太宗統治的時候愛民如子善納建言,在繼位前卻手刃兄弟、血染
玄武門。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就是明成祖、為了繼位引發戰亂,反對人士被誅十族,這樣的
作為可說是泯滅人性,而他的治世卻讓明朝再次強大。我們能用繼位前的事蹟就論斷他是
十惡不赦的暴君嗎?我們能用繼位後的政績就幫他洗白嗎?說穿了,道德標準就是個變動
的東西,單用道德論斷一個人是過於輕率的。
作為一個君王,比起道德標準,用統治的功過來論斷或許更為妥當。不過,這也不是
個絕對的標準。用生前的事蹟來評估,秦始皇無疑是成功的。他滅六國、徹底革新國家制
度,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偉業。但假如用身後事來論斷,他就是失敗的,他的國家沒幾年就
灰飛煙滅、子孫自相殘殺、繼位者喪於亂臣與敵人之手。
歷史上的確有著那種似乎挑不太出毛病的明君與他們的治世,不過更多的卻是這種有
功有過、有污點也有榮耀的人。對於這類型的人物而言,我個人比較喜歡用身後事來評論
他們,所以我認為秦始皇是個殘暴、失敗的帝王,因為他的國家在他死後就分崩離析。當
然,會有人拿亞歷山大大帝來說他死後國家也快速崩解,那他是不是個失敗的領袖?我個
人覺得他在征服後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統治,所以把國家的崩解怪在他頭上或許有點過份。
不過秦始皇可是確確實實的統治了帝國十一年,所以他的國家滅亡跟他脫不了關係。
如前面所述,我不喜歡用「暴君」這個涉及道德的名詞來評論秦始皇。不過,作為一
個統治者而言,他的確是失敗的,在統治時埋下了火種,在接班人問題處理差勁。
最後題外話一下。關於這類型的人物,我認為有一句很精彩話適合形容他們。這是羅
馬獨裁者蘇拉在死前決定好的墓誌銘。
「對於朋友而言,蘇拉是全世界最好的人;
對於敵人而言,蘇拉卻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人。」
這個不可一世的獨裁者身後留下的這句話,實在很適合形容這一類型的人物。對於這
類型的統治者而言,道德標準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用道德標準評論他們也是一件很不
恰當的事情。這種類型的人物,任何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事業而存在的,為了事業他們可
以禮賢下士、忍辱負重,也可以眼都不眨的大開殺戒。我認為,對於這種人物而言,他們
留下的「成果」比道德更適合評價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