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oftwaremiku (初音)》之銘言:
: 如題阿
: 小弟我剛接觸ACG圈
: 看到身邊不少人似乎都很喜歡初音
: 手機裡的歌單拿出來一看
: 全部都是初音的歌
: 可是我聽了幾首
: 都是電子音
: 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
: 小弟我很好奇
: 為甚麼大家會對這個軟體這麼著迷呢?
: 有人願意向小弟我解釋一下嗎?
這個我研究不多,有錯請內行人指正一下
我覺得初音的成功並不在於軟體本身
就如「初音只是個軟體」會惹怒很多人一般
把初音侷限在這個vocaloid的範疇對他的支持者來說
是非常不敬的行為。
可以說初音本身代表的並非只有軟體本身,還有眾人的思念與努力
畫師賦予形象,作曲者賦予歌曲,作詞者賦予文字
與其將初音當成一個軟體,不如把她當成一個平台來看
在發展初期,初音的確給了眾多創作者一個新的舞台發展。
而這樣一個舞台帶來了人氣,甚至從創作圈蔓延到整個宅圈
中間的曲折我就不太清楚了,但也因為這個人氣,讓他開始跨平台甚至跨界發展。
當然,我個人覺得,真要討論初音現象,要把非商業(同人)跟商業兩個圈子
分開來看。
初音的商業圈子的發展雖然是根基於他在同人圈的人氣,但商業圈的
初音跟同人圈的初音是有很大差別的。
商業這東西說穿了就是要賺錢,因此過激或過冷門的東西在商業圈的初音身上
是看不到的。
但有錢就是好辦事,你如果還在同人圈發展,像是立體投射影像的初音演唱會
基本上幾乎辦不起來。
對商業圈來說,初音這樣的虛擬偶像擔負起的是另一個時代的使命,在未來
的虛擬偶像史中,初音必然會立下許多里程碑。
不過這都是後話,虛擬偶像的好處討論下去恐怕就離題了。
我們還是回到一開始的為什麼初音會受到創作者喜愛這件事上面來討論,這才是
一切的根源。
初音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她不是玩具,也不是動畫腳色,她一開始也就只是一個
人工合成音軟體,賦予她靈魂的是眾多創作者的心力。
我想在UX的部分,使用過初音的創作者們的確是在其中感受到她的自由度,才願
亦持續花費心思調教,在調教的過程中,投注的不只是心力與時間,也包括感情在
內。
Zeco老師曾說過一個概念,我們對一個角色的感情會隨著使用的程度而加深,這是
UX中很重要的一環,即使不是虛擬角色,就算是簡單的器物,我們也會隨著使用時
間與次數而帶上感情。
在以人類為主觀測者的世界角度來看,這樣一個過程就可能賦予器物靈魂。
用比較神祕學的說法,這樣的概念又可以被當作類似付喪神的存在,或者當作式神
也可以。
總之這樣一個過程會讓創作者對初音產生感情,甚至把她當成有靈魂的存在去創作
即使她不是一個AI軟體,但這依然是一個複雜的儀式過程,可以轉化人類的感情去
賦予她存在的可能性。
至於從創作者的創作中延伸出去的熱情如何感染到其他非創作者的宅宅身上,那自
然是創作者的功勞,並非初音原始的能力。
我是覺得如果有一天初音真的得到一個AI模組可以自主創作發布歌曲或影片的話
那就真的可以當作一個電子式神來看了,這的確是很讓人興奮的一件事就是。
除了Rule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