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討論度少的原因很簡單,改編作品(影視、遊戲)太少。
看看金庸那些每年都會被重拍的熱門作:射鵰三部曲、天龍、笑傲、鹿鼎,
就算現在出生的人沒看過金庸小說,光看電視也能隨時被傳教,
自然就有源源不絕的新血會加入討論。
而古龍近年不僅被改編翻拍的次數少,最近幾部作品評價更是黑上加黑,
譬如那個沒演技沒外型的任...
遊戲更不用說,宇峻出完絕代雙驕與楚留香後就後繼無力,古龍群俠傳也沒造成話題。
除非自己有心去找小說來啃,不然一般大眾現在根本很難聽到古龍這個名字。
回到強度討論,古龍系列要討論強度也不是不行,只是最後都會導向一個結論:
武功強的未必就一定贏,而且這是古龍作品內不斷上演的定律。
如果把範圍縮小到純討論武功呢?好像可以、但有時候又會導向駕駛比機體重要的結論。
例如劍法天下第一的謝曉峰在與燕十三決戰時,無法破解奪命第十五劍而閉目待死。
但到了圓月彎刀時,丁鵬雖不算完全破解、至少也跟奪命第十五劍相抗衡,
然後謝曉峰看著丁鵬的戰鬥,就想到破解奪命第十五劍的方法了...
像這個案例,要說丁鵬的刀法就高過燕十三的奪命第十五劍嗎?
說是駕駛問題,旁白又說那幾個劍奴都可算是武林第一流高手...
還有嫁衣神功與明玉功,古龍用旁人的眼光去描述燕南天與邀月的對戰,
結果實際上也講不出一個明確的高低,或許燕南天不會被坐地吸土的的邀月輕易吸乾,
但也不代表他就能擊敗邀月,反過來說邀月也未必能打贏拿劍的燕南天。
既然作者都一再強調武功高低並非決勝的主要條件,那實在很少有武學討論的空間。
至於那小李飛刀...反正作者都把它神格化了,還打好預防針說就算有人能擊敗飛刀後人,
也是因為後人沒繼承李尋歡、葉開的大愛與正氣...
我是不懂把老婆送人算啥大愛、讓替身幫自己殺仇人算啥正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