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另一個層面去看荀彧為什麼要追隨曹操,
就是這兩人其實有不小的相似之處。
一般都認為荀彧是世家大族,不過荀彧當時有個並不算小的汙點:跟宦官聯姻。
典略曰: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彧。父緄慕衡勢,為彧娶之
。彧為論者所譏。
當然裴松之有跳出來辯護,認為當時身為五侯之一、人稱「唐兩墮」的唐衡,
並非荀绲所能抗衡,為保護家族安全被迫答應也未可知,
但這件事顯然已經對荀彧的名聲造成傷害。
回頭來看曹操,更慘,父祖拜宦官做乾爹,
自己原本姓甚麼都搞不清楚(莫能審其生出本末)──那兩個有類似經歷相同困擾的人,
彼此一拍即合,會很奇怪嗎?
(其實曹操早期的部下大多是這種有道德名聲缺陷的士人,可以說是史上最強的魯蛇集團
這也是〈求賢令〉出現的背景。)
至於忠漢不忠漢這個問題....
〈讓縣明本志令〉就只是個政治文宣,請不要把它完全當曹操的心裡話,
如果要這樣解釋曹操,那曹操一邊忠心耿耿的為漢服務,
一面不得不主動出手(!)輾掉向他挑戰的愚蠢之輩(包括皇后在內)(!)
然後順手把漢朝的領土割一大片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土(!),這一切都是為了漢朝好,
決不是為了曹某自己私心喔~~~....那也未免把曹操想得太小白兔了點。
而荀彧自己,一開始也是拿漢高祖之業去期許曹操的。
我個人認為荀彧的矛盾在於,他一手把曹操這個東漢的人造人打造出來,(以東漢角度)
結果沒辦法收尾。因為到他死前的情勢,已經變成這種惡性循環:
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給自己大義名分→漢朝的威望也隨曹操自己的威望而提高→
結果朝中漢朝同情派不減反增→因為輿論的緣故要公開支持曹操代漢就更難
如果注意看的話,可以發現荀彧的死也是曹操赤壁後新一波整肅漢朝舊公卿的開端:
荀彧死後就是伏皇后案,然後是崔琰毛玠案,再來是吉本金禕之亂....
這也解釋了曹操最後為什麼沒稱帝,因為他必須要先剷平內部的親漢份子,
稍帶處理接班人問題,等處理得差不多的時候,他的壽限也到了。
至於荀彧為什麼不選擇劉備....
我覺得就機遇,沒碰到的問題。加上當時劉備也的確不算世族寄託家族的好對象。
我也並不覺得荀彧純然就漢臣。甚至老實說他最後有點被曹操誤殺的感覺。
因為老實講也沒人能確切說明空餐盒是甚麼意思....
曹操:幹我只是問文若你中午要訂哪家便當啊,你自殺幹嘛啦!! Q口Q (大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