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1968)、《銀翼殺手》(1982)、《Neuromancer》
(1984)、《攻殼機動隊》(1989)這四部作品有非常明顯的繼承關係,但並不是有繼承
關係就代表可以一律視為同類,否則我們也可以說《教父》和《無間道》相差無幾了。
事實上,這四部作品不但彼此有差異,而且差異還頗大的。舉例來說,《銀翼殺手》
的仿生人來自於火星,他們是為了太空殖民地而開發出來的。記得電影中巴蒂那段最有名
的雨中獨白嗎:「我曾見識過你們難以置信的事物,戰艦群在獵戶座的上沿熊熊燃燒。我
目睹了 C 射線在湯豪舍之門外的黑暗中綻放閃耀。這些時刻終將全流逝在時間的洪流裡,
就像在雨中的淚水。是時候死去了。」這些壯麗的東西都是地球上看不到的,巴蒂用以表
示他有多邱。但你在《攻殼機動隊》中幾乎看不到任何對太空的描述。這是因為《銀翼殺
手》的原作《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寫於阿波羅登月時代(1961-1972),在那個時代,
未來就等同於太空。
《Neuromancer》受到《銀翼殺手》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故事中的最終場景也設定在太
空殖民地裡,但更重要的是使用了相當多的日本元素。在登月時代結束之後,未來的同義
詞不再是太空,而是日本。因為那是泡沫經濟未破、日本人誇口賣掉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
國的時代。但是,《銀翼殺手》的世界中並沒有出現類似於《Neuromancer》故事所描述
的「matrix / cyberspace」。《Neuromancer》是最早描述了網路空間的作品,但《銀翼
殺手》不是,儘管兩者在故事氛圍上非常接近。
最後,《攻殼機動隊》也並非只是一個日本版的《Neuromancer》。《Neuromancer》
是 cyberpunk 的開基祖之作,本類型的特徵之一就是政府機能瓦解、跨國巨型企業掌控
世界,這是雷根時代的作家基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和去管制化所產生的發想。相對應於此,
cyberpunk 故事的主角通常是蔑視政府與財團、獨來獨往的不法之徒。但《攻殼機動隊》
的世界並非如此,士郎正宗說他把《Neuromancer》的世界做了日本式的改造,其結果就是
主角群成了公權力的走狗(公安九課),而政府的勢力仍然穩固而龐大。
如果目光只停留在「預言了網路」上,那其實 19 世紀的科幻作品中,就已經出現把
無線電想像為擬似網路的作品了。William Gibson 雖然發明了 cyberspace,但他預想中
的 cyberspace 其實仍與我們現今使用的網路相去甚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對電腦
一竅不通,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用打字機寫的,還因此被編輯抱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