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前在隔壁板有講一些……
基本上我是在動畫開播前才去補看小說的,畢竟之前就看評價不是很好,
看完小說就真的覺得……嗯真的不怎麼樣。
《F/Ap》最大的問題是角色描寫極為薄弱,
你在整部作品看不到幾個有深入刻劃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即使有,也不是主角……這點實在讓人會去扶額頭,
我個人看故事最在意的就是角色,沒有好的角色故事就先毀了一半。
在《F/Ap》,
整個作品黑方14+1人、紅方8+1人,合計合計24人的故事,
只有幾卷的篇幅打從一開始就讓描寫深入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偏偏這部作品又沒幾個「神經病」,
《F/Ap》有一個很神奇的點是裡面有大半人的邏輯屬於常識人,
現在的作品很多都是用角色的特立獨行去彌補刻劃篇幅的不足,
以群像劇見長的成田更是愛用這招,
要角色給人深刻印象?要嘛給他開掛,要嘛讓他當神經病——
成田也靠這招,在作品中快速的創造高人氣角色,
要深入刻劃後面慢慢來就好
也就是說,《F/Ap》這些角色的性格大部分沒有「記憶點」,
不像《大騷動!》之類作品某些角色只靠獨特言行就讓人印象深刻。
沒有讓人留下強烈印象的性格言行,
沒有光是理解身世就使人共鳴的經歷描述,
也沒有辦法像一般作品針對性的深入描繪特質魅力,
打從一開始《F/Ap》要在角色描寫上創作讓多人都喜歡的角色就很困難……
——好死不死,這些性質在「身為主角」的齊格身上都十分嚴重。
因為沒有針對性描寫他的個人特質,
所以哪怕有一點迷惘也沒有深究,
沒什麼轉折就讓齊格變成了性格超級正面積極的英雄。
因為沒有針對性描寫他的個人特質與經歷,
所以感情路線只能讓他跟貞德莫名奇妙的變成一見鍾情。
因為沒有針對性描寫他的個人特質,
就連理應對身心折磨的變身代價都停留在設定面。
刻劃之後,代價又是另一點《F/Ap》常被抱怨的理由,
齊格一直靠被施捨得到女伴、力量——
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要一個本來沒什麼戰的角色不特別開像UBW那樣的外掛,
有大量傳功長老也是合理的解法,
只是比起代價,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讀者感受到
「有個明知有代價也讓這個角色不惜一切戰鬥的『理由』」,
為了愛是一個很簡單直接的理由,
但要寫這個就變成了如何讓讀者理解「這兩人之間的羈絆」,
無論是代價還是理由,都不是《F/Ap》有好好告訴讀者的,
因為從一開始齊格跟貞德的感情就沒有說服力,
直到最後決戰前貞德的哭哭我都無法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又沒有明確的表現「齊格付出什麼代價」,
要人同理他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隔壁棚菜月昴被罵歸罵,至少他很認真的顏藝給觀眾看他多痛啊,
《F/HF》士郎還全身侵蝕變劍骨頭給你看而且三個結局死兩個,
齊格呢?喔變身會死,沒關係我多變幾次……
另一方面,現在會上網罵的,
雖然未必閱讀量大到頂天,但起碼吐嘈作品是看得夠多了,
所以起碼對於「喊用太多會死的87%不會死」都有起碼認知,
90年代的作品連蕾茵開鋼彈都要痛苦嬌喘幾分鐘給觀眾看啊,
大家都知道你是主角不會死,
結果你連演給觀眾看「主角為此苦惱掙扎」、「因為力量的代價痛苦難忍」都不演,
要觀眾只從設定理解「用力量用多了可能會死喔w」?
第二代價並不止於設定,有時候主角本身苦難也會被視為一種代價,
例如金庸來說,楊過就作者欽定超級天才啊,
但楊過獲得力量沒有特別代價,相對的他就是童年孤苦一生苦戀跟愛人分分合合,
張無忌大成神功也沒什麼代價,但反過來他劇情上就苦戰戰神,
讀者要看的「代價」,並不一定要看真正的「換取力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