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nzero (【林】)》之銘言:
: 我是覺得特別強調要台灣風味的漫畫這訴求本身就有點問題
: 強調台灣風味又如何?
: 不是台灣風味又怎樣?
: 當然以一個企劃案來說
: 是可以找主題的
: 也可以找台灣當主題
: 但這種有時只是個公司組織企劃規模的層級而已
: 但搞得好像以振興台灣漫畫為己任,置其他題材為度外
: 好像專搞台灣題材,漫畫產業就有救了
: 不搞台灣題材就騙不到錢似的
以前曾聽一位也是台灣漫畫家,叫 哈日杏子 的
上節目的時候接受訪談說了一段話
"政府官方與其一直認為青少年只喜歡看日本漫畫,只對日本文化熟悉
卻不熟悉(或沒興趣了解)自己居住的台灣
不如檢討 為什麼自己國家的青少年只喜歡(或說大部分只看)鄰國的創作產品
是不是在行銷或包裝的手法上有進步空間?"
當時這段訪談還是在 民進黨還沒執政過的90年代...我記得好像是98還99年
結果十幾年後,喜歡強調本土的社會風氣幾乎在當今是顯學
但國內的相關產業處境卻遠比當時更嚴苛
有一個疑問我的看法也跟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樣觀點
為什麼一定要一直強調"台灣味"或"本土"這些,好像不畫這個就是政治不正確
那些官方上層卻不會去思考,一直刻意強調"一定要怎樣"反而會讓創作失焦
歷來成功的創作不管是文字或圖像,也不論是商業路線或純創作主義
原作都是在很自然不刻意的前提下去進行的
金庸一開始在創造屬於他的一整個系列作品時
難道心態會是"今後將是武俠小說的年代了,看我來創造一部部的經典吧"
他只是很樸實的以他喜歡寫作的習慣搭配本身的博學底子
當下也沒有什麼"一定大紅大紫"的野心去推動,就安安份份的寫了好多年
如果一開始想法是像我上面說的這樣,那金庸絕不會是今天的金庸
羅琳在創作哈利波特的時候,也是在不富裕的生活環境下
藉由一個創作來滿足自己與周遭的人,至於日後的盛況是一開始始料未及的
但官方的邏輯卻是
"鄰國日本有自己的動漫文化產業,台灣沒比人差,我們也可以
首先,我們一定要創作出有台灣味的作品,只要不斷堅持台灣本土風味,早晚會成功"
^^^^^^^^^^^^^^^^^^^^^^^^^^^^^^^^^^^<<這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
只知道模仿鄰國的強項,但其實根本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成功
因為台灣的社會本身並不鼓勵獨立思考,去追求事情的本質
這些官大爺或所謂同業組織的決策者
有去想過在大鳴大放之前,別人的底子打得多厚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也不會是一天造成的
要我再舉一個更簡單的,國內的足球風氣也從來都不盛行
以前阿扁的年代也喊過一個口號,今年將是台灣足球元年
然後呢?
十幾年過去,今年是台灣足球十x年了吧?
我只看到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廠商為了想辦法推廣行銷
找一堆一看就根本不懂足球的明星在那邊假掰~
"其實我平常就有在看國外的足球,只是很少跟人提"
辦場活動,請幾個明星當代言人,這樣就可以推廣?
乾脆說預計幾年後台灣足球就可以跟巴西這種強國一較高下好了~反正畫餅不用負責
我很誠實告訴大家,我沒看足球,純粹沒興趣
但很討厭這種什麼話題都要沾的行為模式
不懂就不懂,沒興趣就沒興趣,對自己坦白很難嗎?
就算今天整個台灣都風靡足球,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就跟流行,說我其實小時候就開始看足球
今天台灣看到日本整個成熟的環境模式
"好,我們也要來打造屬於台灣人的動漫產業...首先要先強調本土化..."
得了吧,只想從最火紅風光這段直接複製貼上,當別人下的苦功是傻瓜來著?
那些真正成功的關鍵都在多數人不會去注意的細節之處
先有足球,後有動漫文創,改天美國超級盃
官方喊,今年是台灣橄欖球元年,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 以任正華漫畫為例
: 頑劣家族充斥著台灣人才懂的梗
: 修羅海看起來也有一些常見台灣企業的戲劇橋段
: 這樣作品需要強調它是台灣本土風味題材嗎?
: 而她同時也能畫出有中國風味的人肉包子跟修羅海第二部
: 以及西方風格的魅影殺機
: 要搞台灣題材沒什麼
: 但新聞跟發言搞得好像是漫畫產業急需我們搞這個來救
: 就覺得很奇怪
: 題外話
: 任正華老師現況如何?
: 很久沒消息
: 估狗也沒訊息
任正華我最後一次知道動態是2005年
我在當時還沒沒落的雅虎拍賣上,找到一個帳號
專門賣 博海文化的出版品,這個賣場當時有賣 子息 還有 漫畫玫瑰 這兩部作品的單行本
當時賣場還強調,有需要簽名的話可以先講
當時我還滿吃驚的,這賣場到底是博海的人直營販賣
還是任正華本人在拍賣上賣他的作品?
我也因為這樣拿到一本簽名書,到現在我還留著,十幾年下來看了3.4次
故事分鏡敘述都很流暢,這樣的人才沒能持續創作,可惜了
我沒看過時報版的修羅海,之前一直以為東販版的修羅海內容是一樣的
但我看維基資料,好像是不同故事內容?
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說明的嗎?
如果是不一樣內容,那我就去拍賣把時報版的買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