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本身是很感人,很感人沒錯,但缺乏合理思考判斷的絕對邏輯性,
既然是電影化的作品這方面應該要更加地去注重。
首先是反應的問題小學時的狀況的確不需要邏輯,因為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但是高中時的狀況就太顯得是一群病人之間的相處了,
所有人都拿不出什麼正常思考範圍的邏輯。
我覺得這類動畫有個壞習慣,就是過度追求大家都會掏心掏肺的玩大和解、
真心話大告白什麼的,把無關自己的事情掛在口中,然後追求快樂結局。
這並不真實,應該要讓可能發生的事情理所當然地發生,然後迎接理所當然的結果,
這樣才是正確的創作精神,尤其是,要向世人傳達意念的創作。
在戲劇裡讓眾人去做現實不會去做的事情,這到底是導演的任性還是觀眾的任性呢?
又或者在戲劇裡反而讓正常人會做的事情、會說的話,故意設定成不敢去做、不能去做、
不會去做,又是怎麼一回事?這種方式很奇怪。
說起來電影藝術的本源應該是把大家不會接觸到的真實公開傳達出去,才是本質吧?
再來是對角色的小抱怨
男主角,莫名的龐大自責感讓他產生各種對人恐懼症,但是這種狀況照理說只要有
生活重心就能緩解自癒,卻給他一個持續到高中的設定,不敢進去研習會教室?
自己進去阿,其他不提了
女主沒什麼好提的
黑髮女配,由男主角直接給她一巴掌叫她離開一定是我的選擇,
憑什麼是這個人在病房照顧男主?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