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應該是執著於「自己的特色」,而是要有你的目標讀者在乎的東西。
如果你和你的受眾本來就是同樣的人,那這自然而然就可以達成。你心裡想著
這些人所在乎的問題,那無論你故事背景放在哪個國家或什麼異世界,做出來都會
是你們這些人的文化。然後,你們是台灣人或把自己說成可以代表台灣人,台灣就
有所謂「自己特色」的作品了。
舉例來說,李伍薰大大的海穹文化,這兩年推出的三本《3.5強迫升級》系列。
這系列設定是:現代世界上突然有人發明了直徑3.5公分的量子傳送環,有網路
訊號就可無遠弗屆地傳送,而且製造方法公開。這個發明改變了世界,那麼,在這
潮流之下的台灣會變怎樣?各種人會變怎樣?伍薰自己寫了一本,同時邀了十幾位
作者,每人寫一兩個短篇。
在最近的一本《3.5無盡升級》裡,眾作者筆下的主角,有人搞社運,有人搞革
命,有人搞文創,有人「拒絕升級」留在不用傳送環的小社區。然而令我印象最深
刻的,是馬立軒的〈先機日記〉:
主角是一個打零工的青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看不到前途而苦惱著,且對
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一肚子牢騷。有一天他撿到一個盒子,盒裡很多環,還有說明書
,但他沒弄懂。過幾天新聞爆發,他才知道那就是即將改變世界的傳送環,他原本
有機會搶先開發應用方法,但他什麼都沒做。懊惱之下他開始大動腦筋,想著用來
做飲料店啦、做新型泡麵啦,可是他只有點子沒有資本,怎麼說服大老闆與他合作
?他還是去試、去衝了。碰壁之後他氣惱地發現人家就這麼把他的點子拿去用了(
然而,他的日記中絲毫沒有想到,這些說穿了也不特別厲害的點子,他能想到,別
人也能想到)。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半載,這位青年的日記記下了「傳送環宇宙」裡
各個新聞(也就是前兩本書裡其他作者所寫的故事),每出一件事都批判一番,同
時也對各個新產業、新產品、新的商業模式評論一番,漸漸懊惱地發現已經有很多
人在想法和實踐上超越了他。最後,我們不知道主角他死心了沒有,但他早上醒來
,還是只能去工地上工。
整本書裡,我就覺得這一篇最「台灣」。
其他幾篇的主角,或者遊戲人間,或者作者開金手指讓這小公民戰勝大政府大
企業,都是在盡量樂觀地推演著一些讓世界變好的希望;唯獨這篇,是推演著「普
通人空泛的希望如何落空」。主角的形象和言論就是我們在網上包括本板看到的鄉
民的綜合體。這不是一篇可喜的故事,但我讀到就忘不掉了,相對於其他短篇中篇
主角的理想化,這篇是反理想化的,非常寫實。我初看時,也會嘲笑、吐槽這位主
角;但看到最後,我感到兔死狐悲。
這個短篇,即使背景從台灣換成別國或者異世界,當你看到主角對一件件新聞
和現象的議論,你都會感到:這很台灣,這很鄉民。
書中其他幾篇,有在小說技巧、情節構造上更精緻的,但我心目中這篇是第一
。它寫出了「自以為擁有過先機」的普通人,可笑又可悲的恨。
推薦《3.5強迫升級》、《3.5全面升級》、《3.5無盡升級》系列,這就是各位
談論中似乎並不存在的,台灣人寫台灣又面向世界的現實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