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手機遊戲涉及到機率玩法,常常聽見或者看見有人抽卡抽蛋又爆死了
像是之前FGO四百抽無五星或者之前火熱的兩百萬紫變新聞
這樣做有沒有價值,可以從『個人自主觀點』或者『價值不對等性』來看
自主觀點會認為『自己能夠完全支配錢的用途,且自己負擔的起,
所以如何使用是個人選擇與自由。』
價值對等性來討論的話『從客觀來看就是花太多錢在不對等的價值上
四百抽或者花兩百萬在手遊根本是盤子』
當然兩方都對,就看事情切入的角度,本篇最重要的也不是討論這兩方的觀點
但多多少少會從這兩方觀點引出後續的討論。
所以就先當個楔子來說
現在要討論的是,手遊的保底機制,或者公布機率是否是必要的呢?
如果從自主價值觀來延伸的話,就是『輸不起就不要玩』
今天遊戲廠商沒有逼玩家玩遊戲,遊戲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不玩不抽不課也不會死
那麼基於市場競爭,營利最大化,遊戲設計上的創意來說
為何不能給遊戲廠商最大的自由呢?
日本有所謂的JOGA指導原則,雖然拘束力有限啦,但還是給予一定的規範
而景品法則是明訂要標示機率
可是這是娛樂的一部分呀,又為何能夠如此限制。
就好比說去賭場,賭場有在保底的嗎?有在公布機率的嗎?都沒有
但沒人會抱怨,因為認知上,要進去就是會有「血本無歸」的可能
而要進去玩就是要接受
同理,今天要抽蛋就是要接受可能『血本無歸』的情況
這邊先離題討論一下,抽蛋這種機率玩法算不算賭博呢?
我認為這是一種『類賭博行為』
也就是說,跟真正的賭博不一樣,但是利用的也是賭博的形式與心態
因為無論抽的再爛,都還是有東西,像是一堆N卡,銀蛋,三星角等等
而這些也確實必須由『抽獎』這樣的形式才能獲得
跟全有全無這樣的賭博是不一樣的
因為玩家一定能夠得到東西(雖然不確定是什麼)
嚴格來說應該視為一種『消費購買』
但會讓人瘋狂的抽下去,很明確的利用了人好賭的性格
所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也可以認定是很巧妙繞過了賭博定義的賭博行為
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反而讓抽獎行為有了規範的理由
因為這是一種類賭博行為,雖然要定義成真正的賭博有難度
但是卻具有跟賭博一樣的危險性與成癮性
進而有讓人傾家蕩產或者危害社會安全的可能
因此,適度的管制與規範也是合理的
就好比,賭場都會限定入場年紀,如果真的賭博成癮了也需要就醫
因此要給予抽獎玩法的遊戲也是一定的限制才行
問題是要怎麼管與管到怎樣的程度
- - -
接著從價值不對等性來看,遊戲廠商真的算是暴利
成本與收益完全不對等,然而資本主義並不會去在意這些
會去在意的是收益的合理性
也就是不能透過利誘與欺騙的方式騙取玩家抽獎
因此注重的在於『資訊的對等性』
基於資訊的對等性來說,似乎要求廠商公布機率與條件,並為此負責就合理多了
在不知道機率的情況下,玩家可能以為花費不多就能抽到
但實際上可能比玩家想像的還要難抽非常多
而事先完整公布機率,玩家就更能決定投注的數量
對於廠商來說,雖然或許會讓部分收入受到影響
但最重要的是這樣做反而讓那些想要抱怨或者批評遊戲公司的玩家沒有了正當理由
反過來說,與其說公佈機率是保護玩家
不如是廠商如果發生抽蛋爆死情況時的防火牆
考量爭議與好處後,不如乖乖公佈機率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類推到保底
不但讓玩家覺得佛心(其實公司根本沒有損失什麼)
也讓那些爆死的玩家雞嘴變成鴨嘴
在市場競爭下也佔得優勢,現在漸漸有聲音再說『不要去抽那些沒有保底的卡池』
如果遊戲廠商都沒有保底也沒有機率,玩家也只能認了
然而當一家廠商推出了更『佛心』的機制,那麼就會驅動玩家的流動
甚至對廠商也會施壓,讓機制越來越公開與透明
總結來說,保底機制與公佈機率
如果基於自由創作的觀點,應該讓廠商自由決定
就算不公佈,不保底,或是機率設定極低,頂多就是玩家不玩,用強制力介入不妥當
但是,若從管制賭博與其危害來看
要求廠商作些調整與公佈似乎就合理多了
但,範圍似乎還可以另外去討論
機率是不是也要給予限制呢?或許之後可以討論這個題目
廠商如果要保底,我認為也並非基於佛心
純粹是利害評估後,做出最利公司的舉動
如果玩家因此有好處,創造雙贏當然是更好啦
對玩家來說,還是要抱持著『輸不起就別玩』的心態
謹慎選擇,認定就是在賭博也合理,時時想著會『血本無歸』的情況
.... 然後就不會那麼在意爆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