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merson158 (紅豆 X 八嘎 X 烏魯賽)》之銘言:
: 許多三國時代的遊戲,
: 如果有歷史章節的設定,幾乎都有"星落五丈原"這個章節..
: 也就是諸葛亮命定歸天之處
: 孔明,
: 從被劉備請出茅蘆之後,一直勞碌命,
: 尤其劉備一代菁英幾乎死光光後,
: 一肩扛起反攻魏國大業,
: 自己都說"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 此話成為後世努力工作的最差示範
: 打20棍以上,要親自觀賞.. 痾 監督
: 一天吃不到幾升米
: 《三國志孔明傳》好像能打出孔明葛闢的結局,聽說要撤退20次以上,
: ..太無謂了,新人我懶的試..
: 孔明不過勞,能反攻至魏國到什麼程度呢?
: PS. 沒有孔明跟B叔的非洲人,能自力破關FGO嗎QQ?
我的看法是,最後還是會輸,因為孔明軍事上真的不強,號召力也不足
真的能夠反攻成功的機會大抵上是關二哥那次
打到鄉野盜賊號稱萬人響應,如果再贏下去可能魏國一般軍民真的會叛變
從三國演義來看,孔明不是沒預料到東吳會背刺
而是他事先告知二哥要好好照顧東吳玻璃心,結果二哥心高氣傲不理人
人家想來求親你女兒,為的就是結個姻親保證破魏後你不會翻臉
你把人趕走後東吳嚇都嚇死惹
從地緣政治上來看
蜀國地大但人少,還要扣除一堆山地原住民,除了快攻別無他法
魏國擁有中原精華地段人多經濟好,打不贏就鐵龜農起來百年後再戰
吳國最大的問題是士族,我把它等同歐洲封建貴族視之
封建貴族的最大習性就是跟國王爭權奪利
幫助國王出兵,獲勝後=國王擴權,貴族相對弱勢,還要出錢出兵
不幫國王防守,失敗後=國王出事,貴族向對方國王效忠,繼續爽
所以東吳只能守成,不能攻擊,因為士族根本沒有北伐的意志
從這點看,蜀國一定得先打魏而不能打吳
重點不是蜀吳是否盟友,而是打下吳,國力還是輸魏國
更不必說攻吳時魏國可能參一腳
吳國的角度
反正我不可能統一中原,所以就是盡力維持獨立狀態或爭取條件投降
蜀如果擊敗魏,因為雙方同盟,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條件投降或保持獨立
但因為二哥腦殘,吳就認為我不如背刺你
魏蜀都爆炸一陣子我又能多活一會,比你贏了直接把我推掉好多了
魏國就不必說了,如果正面交鋒會贏就好,不會贏就派人跳恰恰繼續龜
===
然後S大提到的共主意識,我覺得這是不錯的切入點
中原跟歐洲其實都有共主意識
東羅馬帝國對西羅馬舊領的宣稱、法蘭克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可以算是證據
甚至連突厥人入侵都用羅馬當頭銜
但是問題在封建制度導致國王或皇帝根本沒有相應的實力完成統一
這又有部分來自於天主教會的神權與日耳曼部落發展出的繼承法問題
相反中國在周朝以後的各朝代,基本上就是拼命拔國內王族或士族權力
當然有反撲過的時候,但原則上已經回不去惹
所以這也造成歐洲在很多時候,戰敗不是問題,想辦法籌措贖金與賠款就好
王位掉了?你還有各處的莊園跟城堡啊,當個公爵或男爵也是能活
而且貴族聯姻的後果是,大家幾乎都有親戚關係,沒人會做太絕
百年後搞不好繼承來繼承去,我的家族又當王了
但是在中原,戰敗就是抄家滅族亡國,所以很難看到機會不去背刺人
而清朝的三藩之亂我認為是肯定會發生的
因為清朝只要穩了,它一定還是會拔你三藩,到時連反抗機會都沒有
===
當然啦,歐洲的那些東西其實只是因為實力不足才這樣搞的
如果你有能力打爆全鄰居,太陽王就玩過了,萊茵地區跟低地國、加泰隆尼亞照打
後果是法國被他玩爛,大革命的種子就出現了
英格蘭亨利八世也差不多,反正我海軍強不怕你歐洲入侵,你教宗奈我何
===
我也不知道我在打什麼,想鞭請小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