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s://sosreader.com/godzilla-monster-planet/
(最後一段有微雷)
作為三部曲的開場,這部電影在劇情上能給的不多;因此,
我也不打算花大多篇幅談電影劇情,倒滿想從怪獸迷的角度提一提本片的特點,
以及軼事。
「哥吉拉:曠野之息」
過往哥吉拉電影的一大看頭就是破壞城市的場面。然而《哥吉拉:怪獸惑星》
在預告就講明,這次的舞台會放在人類消失兩萬年後的世界。過往,哥吉拉系列
電影中也不是沒有遠離都市的傑作:例如《怪獸島的決戰:哥吉拉的兒子》,
就是把舞台放在南洋小島,讓哥吉拉一邊守護著迷你拉長大,
一邊對抗因人造異常氣候而出現的巨大節肢動物。
雖然說把哥吉拉關在小島,往往是節省拍攝時間和預算的考量,
但這部1967年的電影確實拍出了一種過往少見的氛圍;
在哥吉拉這頭,有著南洋親子遊的悠哉溫馨氣氛,
在人類角色這邊也多了祕境探險的刺激情節,兩者在哥吉拉系列中都十分珍稀。
這次的《哥吉拉:怪獸惑星》,可說是相隔近半世紀後再度讓哥吉拉回歸大自然;
經歷了 2014 年好萊塢《哥吉拉》和 2016 年日本《正宗哥吉拉》連續兩場
激烈的都市戰,這次的動畫版確實做到了明顯區隔。
只是這次的自然充滿了敵意,人類探險隊和哥吉拉要展開的,也是以往不常見的戰鬥。
空想超兵器再登場
從 2004 年開始,原本在哥吉拉電影中頻繁出現的空想超兵器就一口氣消失了。
一方面電影停拍,一方面復活的 2014、2016 兩片中,人類都以接近現實的戰鬥力
和哥吉拉對抗,不然,哥吉拉系列其實是充斥著各種想像軍武——冷凍炮、
殺獸光線炮、哥吉拉熱線反射鏡,甚至直接和哥吉拉肉搏的機械怪獸、半機械怪獸
等等一應俱全;幾部安排較縝密的電影,甚至有好好佈署這些超兵器進行聯合戰鬥,
而不是只讓一堆造型好看的超兵器衝去當炮灰而已。當然,這些戰鬥再怎麼安排,
大部分也只是怪獸決鬥前的串場而已。
但這次《哥吉拉:怪獸惑星》就不一樣了。不只是大大小小的空想超兵器堂堂登場,
人類戰鬥的比例也是前所未有的吃重;而且因為是動畫,各種實攝怪獸電影
(尤其是日本怪獸電影)不常出現的視角,從緊貼哥吉拉的近身飛行到每個戰鬥者
的表情特寫,都可以在戰鬥中流暢呈現,也就讓觀眾得以投入這些人的壯烈犧牲——
在哥吉拉系列電影中,能讓觀眾投射情感的戰鬥員捐軀可說少之又少
(《哥吉拉的逆襲》的空戰算是少數例外),甚至說能在電影裡被帶到臉
就已經很稀奇,但《哥吉拉:怪獸惑星》有著活生生的戰鬥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牽繫著故事的張力和走向,也確實讓劇情進展在後半有著還不錯的起伏。
哥吉拉的不正宗譯名史,持續中*
另外再提一件電影外的事。在 2014、2016 兩部電影皆以「哥吉拉」為譯名之後,
本來我以為哥吉拉譯名的紛紛擾擾算是告一個段落了。但沒想到,一周前台灣網飛
宣布上架《怪獸惑星》時,公布的居然還是「酷斯拉」這個舊譯名,而且連與日本
同步的標準字都已經登在網頁上了。
驚慌之餘,我也忍不住感慨,推廣並維持一種粉絲文化、改變大眾累積已久的習慣,
其實都沒有我們想像中容易,尤其又是一個過去六十年間東改西改的小眾譯名。
(關於哥吉拉的譯名,可以參考本人在movie版的舊文"哥吉拉,台灣上陸!(三)")
儘管 2014 年華納用了《哥吉拉》幫了很大的忙,但這三個字在台灣觀眾心中其實
比我們怪獸迷想的還不穩固。畢竟「酷斯拉」這名字也是擺了十六年而深植人心,
一個不注意就從大眾的第一個念頭裡跑出來了。
還好網飛的反應十分迅速積極,接到怪獸迷的意見後立刻將譯名改定為「哥吉拉」,
三大華文譯名「哥吉拉」「哥斯拉」「酷斯拉」同時出現在電影網頁上的奇景,
只維持了短短一天。「哥吉拉」算是又一次在台灣站住了陣腳——穩不穩還不曉得,
但至少在 2020 年《哥吉拉對金剛》下片之前,認同這譯名的怪獸迷暫時可以喘口氣了。
那電影到底好不好看呢?(微雷)
最後回到電影本身。作為三部曲的開場,《哥吉拉:怪獸惑星》主要提供的
還是背景世界的詳細鋪陳,以及一場值得期待未來發展的精彩前哨戰;
電影花了不少台詞解釋了人類為何離開、為何回來,相對地劇情就有些稀薄,
就只是把主角適時地拱到了主角的地位,並將他推到一個下一集之後才能開啟
的謎團門口。
哥吉拉雖然有一些強大的全新招式,但沒有展現出超越實攝電影的魄力,
而且在動畫表現上,和片中其他影像相比,哥吉拉的動態好像被抽掉了幾幀似的。
或許那是種刻意表現哥吉拉沉重感的手段,但老實說,看起來卻給人一種演算跑不動
的味道......整體來說,看到哥吉拉電影這次展現了上述各種睽違已久的、
全新打造的要素,並且走出了好萊塢和實攝之外的第三條路,身為一個怪獸迷,
我還是相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