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下這段背景
1960年代前後總共有兩個大型組織
目的都是反對安保 並且都是激進的鷹派
第一次全學連
當時首相岸信介(安倍的阿公)暴力通過安保條約 結果學生暴怒 百姓罷工
岸信介因為日本社會失控自己下台
第二次是全共鬥
全共鬥比全學連更加極端主義
後來的赤軍就是全共鬥分裂出去的
這波聲浪加上反戰思想 要求校園民主化
結果爆發安田講堂事件
剛開始是因為學生聯合罷課 後來大學也決定長期停課
政府還派機動隊進入教室和學生宿舍
搞的大部分學生人心惶惶 生活過的亂七八糟
村上春樹在他的書裡曾經多次提過這段學運史
書裡的人物也跟他本人一樣 內心充滿失落感
村上基本上是支持學運的
"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
但是後來學運分裂成各種派系內鬥鬧出不少人命(重點)
所以和他同時代的創作者筆下都擁有相同的心情
就是對於反體制、革命這種口號感到幻滅
當激進的學生狂潮掃過之後只剩下深深的失望而已
曾經參與全學連的學者柄谷行人後來說過:
「與其問為何消失,不如思考『為何這些東西存在過』?....那些激進的示威,後來變得
非常暴力,甚至互相殘殺,使得日本民眾討厭運動。不是激進的運動消失了,而是因為日
本激進的運動一直還殘留,所以才沒有一般民眾的運動。」
這些年輕人基本上不信任體制 更不信任所謂的改革運動
對政治顯得豪不在乎
轉而更寄情於文學音樂電影漫畫
也造成日本一波文化高潮
※ 引述《ap926044 (法號失智)》之銘言:
: 在很多日本漫畫裡都可以看到對日本1950年代的
: 學生運動有相關描述,像是在手塚治虫的《黑傑克》,
: 黑傑克的成長經歷與案件都曾經被當時的學運所影
: 響,而或者是在伊藤潤二的《仲間の家》描述過激的
: 學生運動留下的幽靈,還在影響現世的人。
: 而這些事實是否真的誇張嗎?日本當時的全共鬥真
: 的有這麼激烈嗎?請問還有專門描述或間接描述的
: 漫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