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狀態的甦醒:《紫羅蘭永恆花園》
深深的戰後印刻,淺淺的戰爭反省
紫羅蘭永恆花園,這部還未上映就在ACG圈造成話題的2018春季新番,
終於在迎來完結。本作是京都動畫大賞2014年小說組的大賞得獎作品,也
是該獎項開辦至今八屆中唯一的大賞作品,在如此嚴峻的評審審查之中,
該作是以什麼突出表現脫穎而出,令人十分好奇。然而,相較於開播前與
播放前期的超高熱度討論,到了季末,討論越發冷淡,且多半是抱著過高
期待而發的失望之言。這篇文章是我對紫羅蘭永恆花園的評論以及觀後感
想,試圖賦予本作另一層的意義,並不打算處理原作、世界觀等的深入討
論,僅就「我在動畫看到的」做討論。
*以下討論有雷
紫羅蘭永恆花園全作的重心在於「一個少女找到愛的意義」的過程。
但這個過程在動畫的呈現中展現出的是一種「戰後氛圍」:百廢待舉的城
市與商業、戰後復元的退伍軍人、重新走向和平的「日常生活」。故事從
主角Violet在醫院的甦醒起頭,這一幕也預示了整作的主題「甦醒」。甦
醒,更政治性的說法可以說「復興」,這是一個關於戰後如何復興、如何
復元的故事。建設也好、人心也好,戰後都需要復興。第1話到第3話,作
者側重剛甦醒的Violet依舊沉浸在戰爭狀態,對戰後狀態的不適應。第4
話到第7話,Violet藉由工作開始尋找「非戰狀態」的戰後日常生活,並
探尋自我。接著,第7話Violet開始理解自己過去在戰爭時做了什麼。而第
8話到最終話則踏上真正意義上的「贖罪」之路,並且描寫Violet如何面對
過去、走向未來。
然而,劇終之後,Violet的自我贖罪之路走完了嗎?最終話時,Violet
說「關於愛,我開始有一點了解了。」似乎是在呼應Hodgins社長在之前所
說的「Violet,過去的事永遠無法消逝。但是,未來將要做的事也永遠不
會消逝。」贖罪的過程是進行式,我們永遠無法拋棄過去的錯誤,只能抱著
過去繼續向未來走去,永遠都無法到達終點。戰爭時,所發生的血腥、殘酷
、絕望、痛苦,一點一滴都像幽魂一樣纏著戰後社會「身為殺人兇手的我,
有資格活著嗎?」「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殘酷的死去了,只有我活著,太奇怪
了!」人們不會因為戰爭結束了就自然走向「戰後」,人們需要療傷。
於是,帶出本作另一個主題:傳達心意。Violet戰後的工作是「代筆者」
,他藉由這個傳達人們心意的工作漸漸找到了自我,也發覺的愛的意義。戰
後社會是一個需要被縫合的社會,被戰爭衝擊而支離破碎的人心需要重新站
起來,作者透過「寫信」傳達心意作為戰後社會人心重建的重要工程。這其
中又特別著重在「愛」的傳達上,有戰前無法好好守護的「懊悔的愛」、有
已經來不及傳達給戰爭中失去生命的「留在心中的愛」、也有王子公主單純
的「純愛」。Violet是代筆者,是其中的穿針引線者,在代筆的過程之中也
在進行自我贖罪。
回到贖罪的討論,以及傳達心意的贖罪方法。Violet在戰爭時是「武器」,
有著「留著無數鮮血的雙手」;而戰後,他是撫慰人心的代筆者,是縫合戰
後裂痕的編織者。他的贖罪,是自我贖罪還是向戰爭受害者贖罪?戰爭體制
之下造成了這個複雜的情境:許許多多的人,都同時是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
是加害者。Violet是「無辜」少女,也是「罪孽」少女。戰爭造成這麼多的
苦難,究竟是誰的過錯?誰該負起責任?是Violet一個人嗎?是軍隊嗎?還
是?
看完全作,我的感覺是Violet是集體記憶的投射。戰後的社會就像大夢
初醒:戰前的一切都像夢,如同第一話片頭飛舞的報告書隨風逝去;而戰後
復興才剛開始,我們都要大步前進。戰後社會都不想再去體驗戰爭的殘酷,
然而過去的卻不會過去,未來不會自己到來。探索人心、傳達心意、找回愛
的意義,才能走向戰後。
「無法、也不允許忘記過去,所以我們就抬頭挺胸的活下去吧!」
討論完動畫本身,我們來實際看看日本歷史與本作的戰後狀態如何呼應。
首先,是「工作主義」。戰後日本藉由美援快速進入經濟復甦,充分就業又勤
勞的日本創造第一波東亞經濟奇蹟。要擺脫戰爭,就走向工作,這是日本經驗。
他們藉由工作,撫慰(忽視、遺忘)了戰爭創傷。動畫中,Violet藉由他的工
作進行救贖、各式各樣的人們也都在戰後經濟社會中找到容身之處。我們可以
發現在本作中刻意描述每種不同職業的人們是如何面對過去傷痛,又如何藉由
戰後的書信來傳達心意。
第二,是對和平的渴望。戰後日本憲法是去武裝的「和平憲法」,然而,
日本的「終戰」其實很快又進入「冷戰」體制,自衛隊成立恢復武裝。鄰國中
國與韓國二戰後迅速陷入嚴重內戰,而冷戰高峰的越戰也是內戰局勢。作為第
一島鏈的日本,始終沒有脫離戰爭陰影。而這種對於「和平」的追求,其實也
很容易掩蓋掉對於戰前責任的追究,一切都為了「和平」而沒有對錯。作品
中,鄰國的內戰、簽訂和平條約的風波都有實際例子可以隱射,而主角Violet
後期的和平主義更是這個主題的強調。戰後的「甦醒」,理解了戰爭的殘酷,
因而「不想讓任何人再死去」。
第三,是一種「我已經反省了,所以呢」的戰後氛圍,戰後日本有許多戰
爭紀念都是圍繞在「原爆」的議題上;而對於戰爭反省也集中在和平憲法的討
論,東京戰爭審判沒有觸碰到核心命題(天皇責任),戰前官員甚至延續到戰
後體制成為高官(岸信介就為一例)。同樣的,動畫全作透露出一種「過去好
痛苦,所以我要走向未來」的犬儒心態。為什麼沒有人應該為戰爭負責?為什
麼只要自我救贖或集體救贖就完事了,這樣真的有走向「戰後」嗎?還是只是
把戰爭遺忘而已?
我認為《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性質更接近《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或《風起》的戰爭片,而非純文藝愛情性質的作品。雖然是架空世界觀的虛構
作品,但本作投射了大量日本戰後情勢與氛圍,是近幾年電視動畫中少見的嘗
試,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尤其京都動畫與Netflix合作拉抬國際焦點,這種
題材更具有普世的吸引力,就讓我們期待本作的後續效應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