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的「創世神」們:史上最大規模故事行銷,是「虛擬」的動漫,還是「現實」的
政治與宗教?
https://goo.gl/wX2TbN
因此英文、法文與單純的西班牙文都會從地球上消失:世界就是特隆。」("Entonces
desaparecerán del planeta el inglés y el francés y el mero español. El
mundo será Tlön.")——波赫斯(Jorges Luis Borges),《特隆、烏克巴、第三星
球》(Tlön, Uqbar, Orbis Tertius),1940
這幾天,在動漫同好圈的大新聞不斷:除了即將上映的漫威炒大鍋菜新電影《復仇者聯
盟 3 :無限之戰》在中國的造勢活動,鬧出「主角變綠葉」的大笑話,還得由漫威自己
出來道歉之外;目前在台上映中,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也因其劇情和無數讓動漫迷津津樂道的登場人物與「彩蛋」,引發熱烈討論
、創造口碑票房。
此外,4 月 24 日,美學風格獨特,結合了 DC 蝙蝠俠系列的主角與惡棍,以及最新一代
日本動畫人才的《忍者蝙蝠俠》(Batman Ninja, ニンジャバットマン), 也將在美國
以數位方式上映。
同時,日本日昇動畫(Sunrise)也在 4 月 20 日宣布,即將於今(2018)年 11 月上映
新的鋼彈「UC 年曆」(UC Calendar Era)電影——《Gundam Narrative》(看預告似乎
是延續幾年前大受市場歡迎的「獨角獸鋼彈」(Gundam Unicorn)機體設定,但為何取了
「敘事」這麼一個學術的名字,筆者無從得知)。
在鋼彈(Mobile Suit Gundam)這個有如日本「國民動畫」般的龐大系列,即將迎向其
40 週年時,主辦方還在發表會中「誤放」了一張投影片,展現出之前「UC 年曆線」的所
有作品,以及未來計劃推出的作品。
這一連串的新聞與活動,看起來像是近年來日益興盛的娛樂產業,越來越頻繁地將美、日
動漫作品推陳出新、大賺其錢。但是筆者認為,其中卻有著更深的意義——
因為不論漫威(Marvel)、 DC 或日昇動畫(株式会社サンライズ)它們在做的事情,都
不只是「單純推出一部作品」,而是在延續打造著各自作品的「整個宇宙」:
繼各大宗教創教以來,史上最大規模的「故事行銷」
近年來在漫威的領軍下,美國娛樂工業可說正在「打造繼各大宗教創教以來,史上最大的
故事行銷」:也就是創造一個以旗下超級英雄與他們身處的世界,其間互相關聯的龐大虛
擬世界。
這樣的做法,原先就是漫威與 DC 兩大美國漫畫巨頭,維持旗下漫畫銷售量的手法之一:
藉由描述、延伸漫畫主角的世界,讓讀者欲罷不能,「一本接一本買下去」。
這樣的世界會與現實有所接軌:例如許多超級英雄的起源都是在二戰前後,在美國政府高
唱「愛國主義」時被創作出來的——所以過去他們還「真的打過」日本軍閥與納粹,甚至
是蘇聯特務。
而這樣的「虛擬平行宇宙」,為了怕故事寫到江郎才盡,因此除了不斷創造新敵人以外,
另外一種手法,就是必須讓超級英雄之間產生各種恩怨情仇或友誼羈絆,以創造出更多的
故事來。
也因此,漫威與 DC 開始統合這些個別的「超級英雄」故事,建構出所謂的「超級英雄宇
宙」(Superheroes Universe)。
除此之外,這些漫畫雜誌也積極邀請新漫畫家與作家,以原有的角色特色發想,替他們編
寫出新的故事,以延續、豐富這些角色的生命。甚至還能將這些故事線與原有故事線結合
,創造出交織的敘事與所謂的「多重宇宙」(Multiverse)設定。(也就是不但讓「張飛
打岳飛」,還可以讓張菲與歐陽菲菲一起參戰的意思)
而漫威的「創舉」,更在於將原先只有所謂的死忠或硬蕊(hardcore)粉絲有興趣的上述
「漫畫宇宙」概念,拓廣至電影上,並且後來居上,近年來逐漸超越以「超人」及「蝙蝠
俠」影集、電影系列,獨領影視界風騷數十年的 DC 漫畫。
好故事等於好生意:原創智財 IP,為影視巨頭賺進大把鈔票
漫威非常有計畫地將旗下一個個超級英雄,透過或單獨擔綱、或眾星雲集(如復仇者聯盟
)的方式,介紹給觀眾。甚至不論面對死忠粉絲,或手握大筆資金的好萊塢影業投資人,
還可以告訴你我漫威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計畫,將如何逐步推
進。
看到漫威這樣大賺其錢,「死敵」DC 雖然也想套用這樣的公式急起直追,但如今從票房
來看,似乎相較之下並不太受粉絲青睞。(以下此段為筆者個人主觀意見,漫威鐵粉請包
涵)
筆者個人認為,這反而是因為 DC 過去的電影與角色們相對之下「太有深度」,導致粉絲
胃口都被養大養刁,不像漫威的電影擺明來「騙錢」——除了最近的「黑豹」以外,連個
主角出場的背景音樂都沒有,壞人也個個都與成天喊著「我要征服世界」的中二小屁孩無
異;反觀一個《蝙蝠俠》裡的小丑(Joker)角色多樣化與深度,就完勝那一群空洞的漫
威超級英雄與壞人。(以下省略兩萬字支持 DC 文字)
總之,這樣的勝利除了讓漫威大賺其錢,也讓 2009 年砸下 40 億美元,買下漫威娛樂(
Marvel Entertainment)與其公司諸多角色 IP 的迪士尼(Disney Co.),被美國知名財
經媒體 Fortune 譽為「做出其史上最聰明的決策」外;去年底迪士尼更「大加碼」,宣
布以 524 億美元(約 1.57 兆元台幣),收購「21世紀福斯」( 21st Century Fox )
旗下包含電影工作室、動畫及家庭娛樂等子公司在內的諸多資產。
對無數動漫迷、影迷來說,迪士尼的這個決策,等於擁有了包括 X 戰警 、死侍、驚奇四
超人......在內,更多超級英雄角色的電影版權,換言之,《復仇者聯盟》的正反派成員
陣容,只會越來越龐大與驚人。
每次提到「動漫、遊戲」產業,總會有道德之士出來抨擊:「年輕一代都自甘被絢麗聲光
、虛擬故事情節所欺騙,成天不事生產,看這些沒用的東西,深陷在虛無飄渺的虛擬世
界......」云云。
但當事事「以錢為標準衡量價值」的這些人,看到因這些原創角色 IP 所拍攝的電影、動
畫,動輒產生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還沒算其衍生出的 T 恤、玩偶、模型、
遊戲等無盡的商機;再看到幾家「不過是畫畫漫畫的小工作室」,以超過百億、甚至數千
億新台幣的金額被產業巨頭併購......,通常就會把接下來的長篇兩小時訓話,全都吞回
去。
大資本時代,「RSR」的趨勢與其正反面影響
看到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英雄們,儼然成為炙手可熱的「印鈔機」,也連帶讓許多片廠與創
作者,都開始急著將手上人氣作品,透過「錢賺」、「外賺」、「厚賺」(你沒看錯,我
也沒寫錯)、衍生(spinoff)等方式,在不斷擴張其世界觀的同時,也想搶賺大把鈔票
。
不管是早有多年歷史的「星際大戰」(Star Wars)、「007」或「不可能的任務」(
Mission Impossible)系列,到「哈利波特」、「魔戒/哈比人」系列,乃至更新的「玩
命光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變錢金剛」(Transformers)、「侏儸紀(
Jurassic Park)」系列......。
我想,如今在 20 歲以下的觀眾們,很可能會以為好萊塢電影就只有無盡的「重拍」(
remake)、「續集」(sequel)與「重啟」(reboot)——筆者在此將之合稱為「RSR」
。
「RSR」的電影作品,近年為什麼越來越多,更成為市場的主流?
答案是:因為投資人愈來越多、錢也越砸越多——從美國片廠、俄國大亨、阿拉伯酋長到
中國國企,越來越多新的「玩家」看見熱門角色 IP 的市場潛力,投資金額也越來越大。
大到越來越少人敢花大錢冒險,拍有著全新角色與故事,但是不知有沒有「賺頭」的電影
。
而看到美國、英國如此「熱賺」,有著龐大動漫產業的日本,當然也想要來試試手氣加入
戰局:
日本有著最多國內外粉絲、以及大玩具廠商萬代南宮(Bandai Namco)支持的機動戰士鋼
彈(Mobile Suit Gundam)系列,自然就成為最容易擴張其「宇宙」的智財權(IP)。而
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即將推出新的動畫版作品,也可看出所謂的「RSR 策略」的
影子。
從熱門、受歡迎的角色,科幻、玄幻或平行宇宙的世界觀為出發點,擴張其「宇宙觀」以
不斷向外擴大,向內深化、豐富化,對粉絲們來說是幸福的;但對創作者來說,除了在「
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外,其實也同時有著限制。
例如,以直到近幾年才開始較積極談論「角色 IP」的台灣產業來說,創作者在如今全球
娛樂產業資本集中於熱門 IP 的趨勢裡,不要說「80 歲」的美國超人、「40 歲」的日本
鋼彈了,要如何跟「16 歲」的傑森.包恩(Jason Bourne,中譯神鬼認證系列)、「27
歲」的死侍(Deadpool)競爭,都是個大難題。
也因此,過去筆者任教時,常跟學生開玩笑說:「我最喜歡《鐵達尼號》的一點,就是它
『不會有續集』——除非要改拍殭屍片。」話說這篇文章若蒙刊出,若真的有片廠想拍「
鐵達尼號殭屍版」,我就可以去告它們剽竊我的創意了。(大誤)
「玩物喪志」、「耽溺空幻」?——虛擬宇宙世界觀,從來不是新鮮事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認為這是新的「文創潮流」;也有人會擔心「如今小孩都被帶壞了」
、「整天沈溺空幻的世界裡」......。
但我必須要說,從人類的歷史上來看,這樣的「虛擬」、甚至「多重虛擬」的宇宙觀,從
來就不是甚麼新鮮事——我們的老祖先從幾千年前就在編故事,不管是神話、傳說或是宗
教故事。
要說到複雜的神話,不必講到最近因為米斯肉雞部落格,與《雷神索爾》裡帥帥的洛基
Loki,而開始在台灣很夯的「印度創世神話」和「北歐神話」了——光是各位去拜拜時,
難道就不曾自問過到底「玉皇大帝」、「觀世音」、「閻羅王」那個大?每位「神明」與
「王爺」的關係是什麼?
而這些事情,你問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們台灣儒道釋混合的神話,才
真正是複雜難解呢!
超級英雄與他們的故事,其實就是我們現代的「眾神」與「神話」。
說穿了,所謂的「虛擬宇宙」或是「虛擬經濟」,根本不是甚麼新發明,它本來就是我們
生活與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過,過去我們的祖先,把它當成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
(神話),或是發展靈性生活的管道(宗教),甚或是權力的來源(君權神授):
以「漢高祖 Origin」為例
《史記.高祖本紀》裡面,曾如此記載漢高祖劉邦的「起源故事」(Origin Story,對,
就是超級英雄電影錢賺/前傳的一種):
「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
,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
總而言之,就是某人為了想彰顯自己「理當統治萬民」的天命,不但編個故事讓他老爸「
戴綠帽」,還硬要說自己是在野外大湖邊被「人獸交」出來的龍種......真是我們崇高的
道德典範。
所以,下次有那位老學究,再想教訓各位熱愛動漫作品的各位,說古代的人們有多高風亮
節、清純無邪,「而你們這一代真是墮落」時,只要拿劉邦出來當反例,就可以「打臉」
到爆了。可憐太史公,和被「比劉邦更變態」的中國歷代皇帝們凌虐羞辱的諸多史官,在
「紀錄」類似這樣的種種「豪洨」說法時,不知做何感想......。
言歸正傳,如此我們應可以解釋,為何如今這些「超級英雄」、「多重宇宙」這樣複雜的
敘事,會為觀眾所接受、甚至歡迎——因為我們早有「神話」與「宗教」的先例。
根據學界最近對於歷年熱門歌曲的研究,發現許多熱門歌曲之所以廣受歡迎,其實並非「
完全創新」,而是在許多傳統音樂的元素中,加入「部分創新」——如今的「虛擬世界」
亦然:這些「新的宇宙」,正是在過去的神話舊菜單中,加入新元素。
「世界就是特隆」:被我們所建構出來的「真實世界」,真實嗎?
其實可以說,「虛擬世界」早已經普遍存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不,我不是在說剛上映
的電影《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One》。
事實上,阿根廷文學巨擘波赫士(Jorges Luis Borges, 1899-1986)在《特隆、烏克巴
、第三星球》(Tlön, Uqbar, Orbis Tertius)這個故事裡就描述過:有一群人,幻想
著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與邏輯結構的星球「特隆」(Tlön)之存在,並為這
個世界,寫下了許多冊的百科全書。
這不就正像是在描述今日,無數對於「星際大戰」、「哈利波特」、「漫威宇宙」、「鋼
彈編年史」與千百個小說、遊戲、幻想世界有興趣的粉絲們,甚至大型公司們,所編寫的
「同人誌」(Fanzine)與新創作?
但是,在 1940 年時寫就這篇故事的波赫士,並不只是在「預言」今日的世界,或是描述
哲學家所謂透過觀念來瞭解現實世界的「理想主義」——他直接在故事中這樣點出:
「就在十年前,任何外表像是『秩序』的東西,不管是辯證唯物主義、反猶太人思想或納
粹思想,就能迷惑眾人。那麼吾人又如何能不屈服於『特隆』——這一個有著細密而大量
的證明,井井有條的行星之下?
......『特隆』也許是個迷宮,但卻是個由眾人所穿織而成的迷宮,一個終究能夠被眾人
所破解的迷宮。」
Hace diez años bastaba cualquier simetría con apariencia de orden -el
materialismo dialéctico, el antisemitismo, el nazismo- para embelesar a los
hombres. ¿Cómo no someterse a Tlön, a la minuciosa y vasta evidencia de un
planeta ordenado?......Tlön será un laberinto, pero es un laberinto urdido
por hombres, un laberinto destinado a que lo descifren los hombres. (筆者中譯
)
也就是說:我們為了瞭解這個難以全觀理解的世界,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創世神話」、「
意識形態」與種種政治、經濟、社會學「理論」——結果我們卻反倒認為所謂的「現實」
,就是這些「由我們編造出來的東西」所構成。
我們更為了前人創造的神話、宗教與政治理論、意識形態,互相敵視爭鬥、互控對方是「
異端」、甚至互相殺戮:
我們才是這些「虛擬世界」、「平行宇宙」裡最大、最死忠的粉絲,甚至狂熱到拿自己與
別人的性命,去賭在這些虛擬神話、教義與理論上——相比之下,泡在 VR 世界裡幾十個
小時玩 Game 當宅宅,根本不算甚麼。
而如果我們的現實世界,早已被各式各樣的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神話與宗教所「滲透」,
而基於這些「虛擬、推想」出的理論,我們更建造出各種政權與治理這個世界的方式,那
麼這個「現實世界」,不就正是世界上最大的「虛擬世界」?
也因此,波赫士才會說:「世界就是特隆。」
最後這一段討論,也許已經太過深入哲學的世界,但在如今我們開始探究「現實與虛擬」
的關係時,應該也值得大家想想。
再回到(虛擬)金錢至上的「主流」價值觀:趁著現在編寫宏大宇宙的「幻想經濟」正夯
,最愛「拚經濟」的台灣各界,是否也可以想想,該如何善用己身的文化特色,以及自由
寬容,來創造普世都能接受,同時又屬於台灣的「幻想宇宙」?
企業老闆們、家長老師們,又是否願意多給一點空閒時間,讓我們的勞工朋友與學生朋友
們「盡情幻想」,換取將來可能更多一點的「虛擬貨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