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議題蠻有興趣的,剛好用這位鄉民當案例來切入,
希望可以讓大家對這個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手遊課金多半是「不確定的獎勵」,
這對哺乳類的多巴胺系統殺傷力甚大,
可以造成嚴重的成癮效應,讓人做出失去理智的決定,
這點在很多動物實驗上都已經被證實了,
所以手遊課金,絕對不是「花錢買開心有何不可?」這麼簡單,
否則日本也不會設立一堆規範。
而要判斷一個人的成癮狀況,通常就看遊戲會耗掉你多少資源,
以10%當一個門檻,小於10%大概就沒啥問題,
超過20%則多半有一些病態成分。
而在我們的資源裡面,最重要的便是時間和金錢了,
時間是很好的判斷指標,因為每個人都是24小時,
所以每天平均遊戲時間在3小時內,幾乎都是沒問題的,
但如果超過5小時,就可能是病態成癮的警訊了。
金錢這個指標就比較麻煩,
雖然對於收入正常的人,10%和20%還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但是對於收入非常高和非常低的極端值,就必須個案去討論,
比如說收入很低,連吃飯都成問題,
你還花10%去課金,那這就很可能是一種病態。
或者說你年收賺1000萬,理論上10%可以課到100萬,
但如果真的課了100萬,基本上還是會強烈懷疑有病態成癮,
因為這偏離正常人的金錢觀太多,多巴胺刺激的頻率也太高,
換句話說,考量的點不是只有100萬,還有100萬可以抽幾次獎,
即便是在年收1000萬以上的族群裡,
會真的課到100萬,抽這麼多次獎的人,也絕對是異類。
其實就正常的情況下,課金並不會讓你得到真正的快樂,
充其量只是在緩解你因為多巴胺成癮所造成的焦慮,
只不過當局者迷,很多人分不清快樂和緩解焦慮的差別,
最後就掉入這個可怕的陷阱,
以為自己花錢買快樂,實際上只是在自己的空虛和焦慮循環。
這也就是無課玩家會產生優越感的原因,
因為不管有意識或者無意識,
他們都會感覺到自己和某些衝動角力,並且取得了勝利。
反過來說,用更極端的角度來看,課金其實就是輸了,
因為課金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多巴胺成癮理論上,
不論設計者有無自覺,這都是對玩家懷著強大惡意的計算,
讓對你滿懷惡意的人賺錢,在某個角度上就是一種愚蠢了,
即便他的惡意可以包裝的非常誘人。
最後回到這位鄉民的例子,
可以發現他投注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在遊戲上,
而且對此之外都是漠不關心,並且產生明顯的社會脫節和人際疏離,
所以他不知道400萬除了玩遊戲,應該要怎麼花?
甚至他也不在乎家人「期待什麼」,只要家人「不敢對我講什麼」。
如果這位鄉民有誇大,甚至是唬爛,
其實我反而還比較開心,因為這是使用網路的正常行為之一,
但如果真有其事,我很建議這位鄉民去尋求專業的協助。
雖然「原發性」重度遊戲成癮的患者很少,
但很多有嚴重人格違常、自卑情結、童年創傷或者是精神病理的人,
以重度遊戲成癮為表現的比例倒是很高,
如果可以解決掉這些問題,相信你的人生會過得更快樂與充實。
相信我,真正的快樂充實和幸福,
絕對和你現在的認知有極大的差距。
共勉之。
※ 引述《Sischill (Believe or not)》之銘言:
: 無課有課真的很傷腦筋 因為大部份來說經濟有能力的很少會"無課一直玩"
: 通常一直強調無課大勝利我怎麼看都覺得跟本就是強調自己是窮鬼課不起
: 玩一款遊戲玩好幾年堅持不課金 嗯 你這幾年都賺不到連課30塊都課不起嘛?
: 那如果這款遊戲不值得你課金, 然後又一直玩好幾年, 請問是M還是精神有問題?
: 甚至有些無課大學生玩遊戲玩到很強 然後no life最後被三二 二一
: 很值得驕傲???? 真令人困惑...
: 我手遊加起來課的也不多, 去年100萬 今年到現在60萬 算小課長吧
: 我覺得花錢玩爽沒什麼差呀 錢再賺就有了(除非你沒那本事賺)
: 而且去年花100萬的手遊我棄坑不玩了我也不覺得有差, 反正當時我覺得值得就好
: 真的愛斤斤計較之前, 先考慮自己能不能多賺點錢不要當社會魯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