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bcdeffg (你快樂我也快樂)》之銘言:
: 聊的是藤崎龍的漫畫版
: 封神演義從1996年連載至2000年,
: 融合了中國歷史、神怪小說、科幻未來元素,
: 普遍認為是大師之作甚至神作。
: 但除了漫畫取得叫好叫座的成績之外,
: 動畫慘遭改編兩次、
: 現在也沒有足夠的遊戲作品、周邊商品或二創梗支撐,
: 不管現在重看覺得多麼神,給人的感覺就是" 上個世代的過氣作品 "罷了。
: 反觀fate系列,2004年先以18禁遊戲登場,
: 因為亞瑟王不可能是女的所以一炮而紅。
: 至今14年過去,相關ACG作品、周邊商品、二創源源不絕,創造了fate宇宙。
: fate與封神演義的相同點:
: 都有引用歷史紀載人物與史詩、
: 有極為豐富的出場人物、
: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大絕招(寶具/寶貝)、
: 有形影相依的夥伴或坐騎(四不像/黑點虎/嘯天犬/學妹)。
: 若封神演義再晚4年出現,調整成與fate差不多同期,
: 是不是也能創造類似fate系列的封神宇宙呢?
: 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如何?
不是這麼說啦,紅不紅有很多的因素,而且就算是fate系列,
也只是相關,並不是全面的fate作品都在同一個fate宇宙中。
而《封神演義》的不利於改編的部分有很多:
一、角色過多,就像三國演義這類的,登場人物就是多,人一多就很難編。
二、篇幅過長。1980年代、1990年代,
那種一部電視動畫的長度隨便都是52集年番、或39集的時代過去了。
以現在的基準來說,原作小說《封神演義》的篇幅對於電視動畫而言實在過長。
但是反過來說,就是因為《封神演義》原作小說的篇幅很長,
所以才會想要去改編成漫畫。(因長期的劇情是有保障)
如果它原作小說篇幅只有一本的話,根本不會去改編為漫畫。
三、篇幅過長這點,其實在改編成漫畫時有改短了,藤崎版漫畫,
一開始主人公太公望就登場了,但是原作小說的話太公望登場還要在後面。
用三國故事來類比的話,藤崎版直接讓太公望登場當開場,
就類似省略了黃巾賊起事之前的故事,直接桃園三結義開場。
四、其實初期主力幾個人都可以切出去有自己的外傳,
比如說楊戩有被寫成另一個故事的主角過(《寶蓮燈》),
哪吒也是常常被寫成自己的故事中的主角。
哪吒的老爸李靖根本就是借用了唐代人物,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重要角色其實不必然一定要在殷周對戰的背景。
很多角色本身和殷周對戰的關係性並不強,而且也到別的故事當過主角。
五、封神演義的故事實際有兩線,但兩線互相關連性也是可以切的。
即仙界大戰一線,人界大戰一線,故事中兩線是有交會的,
但就是因為這種複雜的兩線交會,使得改編更加困難。
其實《封神演義》的故事,仙界大戰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才對,
所以很大程度上,仙界之戰是可以和人界大戰脫鉤的。
而且從小說原作就有借用唐代名將人物而言,
朝代如何只是造出要打的背景,只要是有在戰爭的時代即可,
是否一定要和商朝末代綁定,似乎也沒有一定要在商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