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1005/1441812
【1張表看電競造富】10年前沒這行業 如今不到30歲身家過億
出版時間:2018/10/05 11:05
雖然規模仍遠遠比不上英超足球聯賽或美國NBA等傳統體育賽事,但電競產業正飛速成長
,並開創出新興職業類別,造就了一批不到30歲收入卻以百萬美元計的職業電競選手。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今年28歲的何坤賢(Ho Kun Xian)出生貧困,小時候家裡會設
法省下2美元給他當零用錢,而這些零用錢通常都花在當年盛行的街頭遊戲機台上。他不
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會以電玩為職業,成為1場比賽賺進數十萬美元的電競選手。
何坤賢說:「我覺得,我腦中從不曾出現『我做這行不錯』的念頭。在我18歲的時候,根
本沒有什麼專業電競選手這種概念,那時這種職業不存在。」
電子競技(Esports)是指以個人或團隊參與競爭性電玩遊戲對抗,如藝電(EA)《FIFA
》系列或VALVE《Dota 2》等,在實體競技場館內和上百萬線上觀眾面前互相爭奪比賽獎
勵的活動。
如何坤賢這樣的年輕人,象徵了電競產業的崛起。市場研究業者Newzoo預測,今年電競產
業產值將達9.056億美元(約278.85億元台幣),到2020年將進一步成長至14億美元(約
431.09億元台幣)。
直到過去幾年,專業電競選手才真正成為一種可行的職業選項,但如今專門賽事提供的獎
金愈來愈高,各大品牌也紛紛開始贊助比賽或參賽團隊,期望藉此觸及千禧世代消費群體
。
從幾個統計數據可看出電競產業的發展熱度。今年8月舉行的《Dota 2》2018國際邀請賽
(The International 2018),總獎金金額升抵2550萬美元(約7.85億元台幣),從包括
Twitch等各種串流渠道收看決賽的觀眾高達近1500萬人。
電競的興起已是種國際級現象。Newzoo預期,今年電競賽事收看觀眾將有53%來自亞太地
區,歐洲和北美則分別佔18%及14%。除了在賽事轉播方面仿效傳統體育競賽,電競產業在
選手培訓上也與運動領域有相似之處。
暱稱「Rannerz」的托賓(Conran Tobin)是《FIFA 19》遊戲選手,與其他職業玩家及1
名教練同住在倫敦1處宿舍裡。他向CNBC透露,他每天花16小時練習《FIFA》遊戲技巧,
此外還會上健身房,因為擁有健康的身心有益於他的選手生涯。
電競選手的生命期限也與其他運動類似。托賓今年21歲,而電競選手通常在接近30歲或30
歲出頭時退休。托賓說:「主要的原因,對所有電競項目來說都一樣,是反應和思維能力
會逐漸變慢,你的恢復速度不可能再像21歲時一般快。」
他補充,許多一流電競選手可以靠著短暫選手生涯掙到的錢過上舒服的日子,其他選手則
可能在電競產業內轉跑道,例如改行當教練。
有關職業電競選手的收入水準,在網路上就有一些追蹤資料,如專門彙整電競比賽獎金公
開資訊的e-Sports Earnings等網站。
根據e-Sports Earnings,今年2396場電競比賽總獎金合計超過1億美元(約30.79億元台
幣),活躍參賽選手人數逾1.4萬人,所有賽事的獎金中位數為1983.9美元(約6.1萬元台
幣),而參賽選手取得的獎金中位數是681.23美元(約2.1萬元台幣)。
從e-Sports Earnings蒐集的資料來看,電競選手收入應該差異相當大。在今年賽事獎金
收入榜上,排名第1的芬蘭OG戰隊選手Jesse Vainikka(出賽名:JerAx)年僅26歲,今年
來贏得獎金總計229.06萬美元(約7053.22萬元台幣),而榜上排名前10的選手獎金收入
均達7位數美元。
另外,CareerAddict網站本周才報導了全球收入最驚人的10名電競選手,以出道後所贏得
獎金累計,Jesse Vainikka只拿下第6名,高居第1名的德國選手Kuro Takhasomi(出賽名
:KuroKy)從16歲成為職業選手至今歷時8年,已從90場比賽中贏得近410萬美元(1.26億
元台幣)。
Jesse Vainikka成為職業選手後,從55場比賽中贏得約330萬美元(約1.02億元台幣)。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