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nnh (風雪)》之銘言:
: 既然有人起了頭,那我也來拋磚引玉一下寫寫我個人認為
: 這部作品不合理的地方:
: 1. 農民太廢
"邊民剽悍的迷思在哥殺為何不被採用" 的確是個衝突點,
畢竟以現實來說,邊民剽悍的例子確實很多,三國中的吳、蜀乃至台灣開拓史都
存在先住民的武裝勢力,但移墾民是否也具有同等剽悍,難以一概而論。
進一步講的話則涉及從業狀況,如原版<七武士>裡的聚落以農業為主,
若哥殺中的村落並未積極打獵,那麼缺乏武裝觀念倒有幾分合理。
順帶一提哥殺初始世界觀有點像<七武士>那樣,
如果以<七武士>的農民來說,缺乏的是
1.非農具兼用的專門作戰兵器
2.作戰馬匹
3.士氣
4.作戰觀念
這些的確是職業士官兵才能提供。
另一方面,所謂"邊境"、"偏遠"、"沒人知道" 等猜想,
如果考慮當主角出身的村落是有牧場資源 (奶妹的舅舅),現實歐洲中世也存在
累世住在阿爾卑斯山區的農、礦、牧村落有意識地栽培子弟成為
城市居民並計畫性回饋山區,如此循環,入城的子弟從學徒到工匠到小販到商人,
最終發展成在市議會有一席之地的勢力等等,
其實哥殺世界中的 "偏遠" 這概念還有很多可探討的。
更進一步說,如果要講偏靜或偏遠,是哪種情況呢?
是與敵國接壤,還是貧困無資源? 甚至是遭到隔離歧視的賤民呢?
這些也都沒有明確陳述。
就像我以前看<楢山節考>也很困惑說,山裡什麼都沒有你們怎麼會搬去還住了好幾代啊?
(這部真的很好看,要描寫窮困的話,實在是好參考)
提到<楢山節考>,這部片裡也有個可以再資為凸顯 "沒人知道" 的迷思矛盾之處。
主角(?)的老婆是隔壁山的村子嫁來的,在人口稀疏的地方這的確不希奇,近親不通婚、
原生地無法負擔等因素都會造成人口流動,在這個基礎上要強調資訊如何如何不流通,
那也是滿有問題的,更不用說奶妹的舅舅牧場生產出來的東西到底給誰吃。
(專門供應村子的話牧場規模如何、相應村子規模如何、若供應其他地區等等)
這個世界觀一句話概括就是,愛惜樹木,沒有書就沒有吃書。
那麼,很顯然就是BIG-O二期展示的劇場舞台論了,
一切都為主角存在,如此而已 (只是剛好有些情節推演起來很矛盾)